一、第一仗在山海關打響(1 / 1)

一、第一仗在山海關打響

杜聿明在調兵,準備在山海關打響第一仗。我軍也在調兵,也準備在山海關迎接第一仗。

還在林彪到東北以前,以彭真為首的東北局一到沈陽,就在一片忙碌中做了即將開戰的準備,中央軍委也在密切注視著局勢的變化。早在10月4日,毛澤東就電告羅榮桓等:“戰爭中心將轉入東北,必有一場惡戰。”10月16日,毛澤東又在給彭真的電報中指出:

蔣軍隊從秦皇島登陸,向山海關、錦州攻擊前進是必然的。除令在途各部兼程急進,膠東方麵星夜海運,並令林彪急至沈陽助你指揮作戰外,望你就現有力量加強訓練,並動員民眾堅決阻止登陸,爭取時間。

與此同時,中共中央致電斯大林,要求蘇軍推遲撤退,並拒絕國民黨軍隊進入東北。蘇聯方麵同意給予支持(這也就是杜聿明與馬林諾夫斯基談不成的原因)。中央還有一個措施,就是催促林彪盡快到東北主持軍事,指揮部隊和敵人作戰。

林彪是10月29日到達沈陽的。他不可能有任何休息,必須立即趕赴錦州。因為,山海關馬上就要打仗了。

10月30日,國民黨軍的十三軍在美軍配合下開始向我守軍進犯。11月4日,派人向我守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我軍退出山海關,被我軍嚴詞拒絕。第二天,十三軍在軍長石覺的指揮下,向我發起了全線進攻。

這時,我軍守衛山海關一線的,是由冀熱遼最早入關的李運昌部。

戰鬥打響後,楊國夫率他的第七師趕來增援。

我軍在山海關和國民黨軍初次交手後,國民黨軍退回了秦皇島。11月15日,杜聿明親自上陣督戰,用十三軍的三個師擔任主攻,五十二軍的二十五師作迂回,一下子壓上來四個師。由於李運昌部是在進入東北之後才擴軍組成的(從入關時的一萬人在兩個月中發展到十幾萬人),戰鬥力不強,在敵人火力下一衝就散,擔子主要落在剛從山東過來,還未得到任何休整和補給的第七師7000人馬身上。在敵人兩個軍的壓力下,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為了不被敵人包圍,楊國夫於16日主動撤離了山海關。敵軍的十三軍和五十二軍全部進入了山海關。緊接著,又向前占據了綏中。再向前,就是興城了。

林彪是在興城見到楊國夫撤下來的部隊的。他見該部極為疲憊,給養太差,很多戰士連鞋子爛了都沒有換的,是赤著腳在打仗行軍(這種情況在當時到東北的部隊中相當普遍。因為在出發前,很多部隊都聽到一種情況介紹,說東北到處都可以接收到日本人的各種物資,日本人的倉庫可以由中國軍隊打開自取。為了進軍的速度,各部隊大多是輕裝,未帶補給品,有的部隊甚至把槍都留了下來,徒手趕往東北。到了東北之後才知道,東北並不是處處都可以得到補給的)。林彪立即命令楊國夫部撤到後方休整。

在仔細了解了部隊情況和敵方情況之後,林彪認為目前我軍尚不宜與敵人正麵作戰。原因很簡單,各部隊都是急速趕到東北,不僅人馬困乏,水土不服(特別是南方人吃不慣東北的高粱米),而且是人生地不熟,很難從地方得到給養,各部之間的通信聯絡還無法進行(當時連林彪的電台都無法與各部聯絡,隻得請軍委從中轉達)。為了不被敵人各個擊破,林彪向軍委上報了他的意見,暫停軍委原來打算在錦州一帶向入侵之敵進行反攻的部署。雖然這時黃克誠已率原新四軍第三師星夜趕來,但由於無法與林彪聯絡,二人相距隻有10公裏卻不知道。第三師是從河北玉田出發步行前來的,連日秋雨,部隊疲勞已極,又無法得到給養,單是因病減員就有4000多人。所以黃克誠也給中央發報,報告了所遇到的困難,建議我軍暫不參加主力作戰,先行短期休整。

中央根據東北的具體情況,同意了林彪和黃克誠的意見。解放軍決定放棄錦州以及以北兩三百裏的一片地區。

在我軍停止阻擊的情況下,杜聿明連續占領了興城、錦西、葫蘆島、錦州。但由於我軍是主動撤退,故而部隊未受什麼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