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戰四平(2 / 2)

林彪考慮到四平之戰已經打了20天,部隊消耗與傷亡很大,敵人的援軍不斷向四平集結,空軍支援的力度很大,敵九十三軍已經突破我軍的阻擊攻抵四平近郊,敵新六軍則已開始向我攻城部隊迂回實行反包圍。再打下去已無多大意義,還有被敵人“一層包一層”的可能。7月1日,林彪下令撤出戰鬥。

這一次四平攻堅戰是解放戰爭中的二戰四平,也是我軍在東北戰場上開展的夏季攻勢的核心。這次夏季攻勢曆時50天,我軍在攻城與打援中總計消滅敵人8.2萬人,攻克城鎮42座。二戰四平之後,東北的國民黨軍隊隻能困守在9個大中城市中,整個東北和冀熱遼地區的中小城鎮和農村基本上都被我控製。所以說,二戰四平的戰果是不小的。但是,戰役的預定目標,即攻克四平的任務未能完成。為此,戰後對二戰四平的總結就十分重要。7月1日撤出戰鬥,7月2日,林彪、羅榮桓、劉亞樓就聯名下達了進行認真總結的指示;7月13日,林彪又特地寫信給李天佑,要求部隊討論總結經驗教訓問題,並在信中有所自責。在一次會議上,林彪曾經明確表示:“四平沒有打下來主要是我的責任。”

打不下四平,說明我軍攻堅的能力還不行,在強大的防禦體係麵前辦法還不多。所以對如何攻堅的總結對於今後的作戰很有意義,著名的“四組一隊”戰術(即在攻堅作戰時組成火力、突擊、爆破、支援四個組,形成分工合作的突擊隊),就是林彪根據六縱十七師師長龍書金的發言總結出來的。作為前線指揮員,李天佑自己在總結中則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犯了輕敵和急躁的毛病,他認為,“從根本問題上看,四平是不應該打的”,而且“今後在東北作戰中,凡是帶有戰略性價值比較大而工事又較堅固的城市,如長春、吉林、沈陽、錦州、四平等城,不僅東北,隻要關內還有一點增援的可能力量時,都必須暫時避免打這樣的城”。持李天佑這種看法的人,可能在當時比較多。40年之後,韓先楚上將在對東北戰局進行回顧與反思時,他認為,“四平攻堅戰是個不成功的戰例”,其主要教訓是:輕敵,平推,未集中兵力,突破口未選好。特別重要的是,“以後很長時間,甚至到了遼沈戰役前夕,在林彪頭腦中,以及在部分指揮員心理上,就產生了對大城市攻堅仍有顧慮的想法”。這一點,在以後的戰事中就可以見到。

這裏,還必須提一下陳明仁。這名在四平之戰中立下了戰死的遺囑、抬出了為自己準備的棺材的戰將,可以說是對國民黨政權效了忠。當時,蔣介石也為他頒發了勳章,升任為第七兵團司令。可是,不久蔣介石的心腹陳誠以“用美國援助的糧食袋修築工事”為理由,報請蔣介石將陳明仁撤去軍職,調任了總統府參軍這一無權無事的閑職。故而陳明仁的部下說:“軍長胸前掛勳章,手中拿撤職令,令人心寒。”陳明仁表麵上一言不發,心中對蔣介石這種任人唯親、信用宵小的做法當然更是深惡痛絕。所以,當後來必須選擇一個地方重新掌握兵權時,陳明仁謝絕了國民黨嫡係劉峙、杜聿明、胡宗南等人的邀請,在1948年10月去了桂係首領白崇禧處。1949年2月,他以第一兵團司令官的身份帶著兩個軍回到家鄉湖南,7月,就任湖南省綏靖總司令部總司令兼長沙警備司令。他將被國民黨特務關押在獄中的中共黨員和革命人士全部釋放,並與國民黨元老、湖南省主席程潛密謀起義。8月4日,他們向全國發出起義通電,使湖南得以和平解放。9月,陳明仁應邀到北京參加了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毛澤東曾專門請他到家中吃飯,並對他說:“你今後仍舊帶部隊吧,我們已決定將你的第一兵團改編為人民解放軍,還由你當司令員。”11月1日,陳明仁所部7萬多人被整編為兩個軍,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一兵團,陳明仁任司令員,成為我軍的高級指揮員。以後,二十一兵團又改編為第五十五軍,駐防廣東湛江,保衛祖國的南大門。1955年,陳明仁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我軍開國上將中起義將領隻有3人,即陳明仁、董其武和陶峙嶽),榮獲一級解放勳章。1974年5月21日,陳明仁在北京病逝。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