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曾澤生棄暗投明(2 / 3)

1948年春,六十軍駐守吉林、永吉地區。在我軍的強大壓力下,蔣介石同意衛立煌的方案,讓其撤到長春。蔣介石給了曾澤生一個秘密命令,要六十軍在撤離前將小豐滿水電站炸掉。與之同時,駐守小豐滿的五四四團團長胡彥也收到不少我軍的宣傳品,要他們認真保護這個東北最大最重要的水電站(小豐滿水電站的發電量在當時占整個東北發電量的一半,在當時也是全國最大的水電站)。在這種必須認真抉擇的情況下,曾澤生在與部下商議之後說:“蔣介石要我們做花園口式的罪人(按:1938年6月,日寇入侵豫東,蔣介石為了掩護其潰退,遂在鄭州北麵的花園口炸開黃河大堤,造成了淹沒土地5.4萬平方公裏、淹死人口80多萬、受災人口1250萬的大慘案),我們沒有那麼蠢。共產黨說了,誰破壞小豐滿,誰就是千古罪人,列入戰犯。”他頂住了蔣介石的壓力,讓胡彥將團部彈藥庫引爆,給人造成電站已炸的假象,保護了小豐滿水電站。這說明,在這樣的大事麵前,曾澤生已經站到了人民的一邊。

既然滇軍與蔣介石有很大矛盾,在1945年的“雲南事變”問題上甚至可以說有深仇大恨,可是為什麼他們還要跟著蔣介石走,還要與我軍作對,不願起義投誠呢?為什麼我黨還要在與之作戰的同時花大力氣進行爭取呢?這裏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當“雲南事變”之後,龍雲被蔣介石綁架到了重慶,免除了龍雲在雲南的所有軍政職務,名義上讓龍雲做軍事參議院院長,實際上是被軟禁在南京。盧漢不得不忍辱負重在雲南仰人鼻息,收拾殘局,維持鄉梓。滇軍主力兩個軍全都被送到東北內戰前線。在這種情況下,在東北的滇軍,特別是滇軍中的主力六十軍就成了蔣介石和盧漢之間政治交易的抵押品。六十軍是1937年組建的,盧漢是其第一任軍長,軍中所有高級軍官都是盧漢一手提拔的。六十軍還在東北打內戰,就表明盧漢還在跟著蔣介石;六十軍如果有了反叛蔣介石的行動,就表明盧漢對蔣家王朝的反叛,在雲南的盧漢和在南京的龍雲就會受到蔣介石的追究甚至迫害。還有,當時在錦州的盧浚泉是盧漢的叔叔,他所統率的九十三軍和六十軍的情況完全相似(盧浚泉在升任第六兵團司令後,第六兵團事實上也就隻有九十三軍一個軍,由原九十三軍副軍長盛家興任軍長)。如果六十軍反叛了蔣介石,九十三軍也就難以生存。正是由於以上原因,所以六十軍的將領們一直是抱著對盧漢懷恩抱德、榮辱與共的態度在過日子,一直抱著保護龍雲與盧漢的目的在過日子。正如六十軍暫編二十一師師長隴耀自己所說:

人人抱著“可以叛蔣,不可叛盧”的信念,因此,內受蔣介石中央軍的排擠打壓,外受解放軍的進攻包圍,內外交困,艱險重重,前途暗淡,但仍然含垢忍辱,任勞任怨,慘淡經營。即使在困守長春、彈盡援絕、殺馬烹犬、勉強度命的嚴重關頭,也仍然死力掙紮,以期維持雲南政治局麵的穩定,不負盧漢而後已。對於國家民族的大義則茫然置之度外,致使共產黨的爭取工作經曆了漫長曲折的道路。但共產黨的政策影響,卻已在第六十軍中播下了思想的種子,時機成熟,就會發芽滋長。

曾澤生和六十軍的領導人是從圍城到了十分危急的9月中開始考慮自己出路的。蔣介石要派來援軍已絕無可能,長春絕不可能再守下去,也絕不能突圍出去,滇軍要想再行入關也是絕無可能。在這幾種絕無可能之後就隻有兩條路:一是為蔣介石殉葬,被解放軍所消滅;一是起義反蔣,投向共產黨。9月22日晚上,曾澤生約他的兩個師長白肇學和隴耀密談。三人都傾向於走後一條路,唯一的顧慮就是怕六十軍起義之後雲南的盧漢立刻就會被蔣介石搞掉,所以對具體步驟未能進一步研究。

但是想來想去,他們估計,蔣介石已經被打得手忙腳亂,自顧不暇,難以加害雲南。至於遠在後方的眷屬的安危此時已無法顧及,有冤有債,隻能以後再算。所以,他們逐步下定了起義的決心,從9月26日開始,他們進入了起義的準備時期。

六十軍要起義,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對付新七軍和名義上屬於六十軍的暫編五十二師,因為這是以自己的兩個師對付對方的四個師,馬虎不得。其次是能否爭取鄭洞國一道起義,或至少要爭取鄭洞國不以武力來反對。10月13日,曾澤生、白肇學、隴耀三人在六十軍軍部進行了實質性的研究,做出了以下決定:(一)派曾經被解放軍俘虜過的五五一團團長張秉昌和五四四團副團長李崢先作為代表持三人共同署名的信件出城與解放軍聯係接洽;(二)接洽妥當後,即於16日夜開始行動;(三)對新七軍進行布防,並同時對其軍師級軍官送信進行規勸和警告,對其士兵進行喊話,說明六十軍起義的原因,爭取其同情與支持;(四)對暫編五十二師以武力加以監視,並先行扣留其師長和各團團長,爭取挾製其就範;(五)派出糾察隊維持社會治安;(六)做好處理傷病員和後方人員的準備。

10月14日夜,張秉昌和李崢先持曾澤生等三人的信件出城到了我軍前沿陣地,經過哨卡盤問和逐級轉送,他們二人到達我一兵團政治部時已是15日上午。這時,一兵團司令員蕭勁光和政委蕭華正在研究如何作戰,因為我東野總部從沈陽得到了內線情報,知道蔣介石已命令長春守軍突圍,而且命令沈陽的新三軍和新六軍前往接應。得到六十軍要起義的消息時,他們相當審慎,怕是敵人在突圍前搞的花招。所以,一方麵向東總報告,一方麵同六十軍來人進行商談,並向六十軍提出了三個條件:(一)必須表明六十軍如何對待新七軍的態度;(二)起義後的集結地點和路線由我軍指定;(三)立即派出高級官員出城談判。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