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飛快,短短幾個月,村裏家庭聯產承包製進行得如火如荼。分田分山分菜地,魚塘被小仁叔承包了,甚至連村裏的大糞池也被大棍承包了。1982年的夏天,注定了是四族村曆史上的一個分水嶺。
七月和八月是村民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節,因為既要收割第一季的水稻,又要種下第二季的秧苗。這一年夏天,8歲的洪仔也非正式作為一名家庭勞動力參與了勞作。
首先是踩稻茬。大舅在前趕牛犁田,上一季割完稻子留下的茬有時會翻出水麵,這個時候就要洪仔用腳踩下去。其次是把一籮籮的秧苗拆開成小塊,然後分散放到田裏,方便大人插秧。偶爾也幫忙插秧,那可是非常累人的活。分開兩腳彎腰站在水田裏,左手拿著一大塊秧苗,右手撕下一小塊然後種在水田裏。要求高度適中,間隔適當,又要快又要好。洪仔隻試了半小時就已經累得直不起腰來,這個時候才明白媽媽有時罵人時說的“小人無腰骨"的道理。
洪仔的爸爸常年不在家,幸虧有大舅和二舅的幫忙,才能在最後時刻幫忙把晚稻種下。村裏大部份人家或自已出力或請人都在8月份把晚稻種好了,除了銀婆婆。她自己種不了,又沒錢請人,最後迫不得已把田租給村尾的康師傅。康師傳答應交完公糧後剩下的返還四成給她。
分田到戶的確掀起村民種糧食的熱情,但似乎這一年的夏天也特別的炎熱,加上久旱無雨,連源頭在岐山深處的溪流水量明顯的少。正值禾苗生長期,家家戶戶都需要溪水來灌溉,用水就嚴重不足了。
王家村處於溪水上遊,吳家村在下遊,都靠這條小溪灌溉稻田,這溪水可以說是生存之水。某天不知是誰在王家村這頭築了土壩,小溪幾乎斷流,王屋默然,吳家大嘩。於是某夜不知又是誰扒了這土壩。兩天後土壩又在另一個地點築起,當夜又被扒掉。
吳王兩大家之間的明爭暗鬥終於在第三次扒壩時激烈暴發了。那天淩晨,吳村的大吳,天吳和青吳偷偷來扒壩,被暗中守候的大棍,二棍,還有康師傅家的康泰,康財出其不意地圍住,青吳被棍打傷。三人回村後糾集數十人,天亮時分帶著鋤頭鐮刀和扁擔殺氣騰騰地就往王屋而來。
王屋這邊早有準備,以天華和康師傅家的幾兄弟為首,也集合了幾十人,帶上家夥就衝上去了。
兩隊人馬在王屋村西石橋邊隔岸對峙,指手劃腳惡毒咒罵,祖宗十八代都被問候過。快到中午時分,村民越來越多,對罵愈加激烈,群情洶湧,一場百餘人的村民械鬥一觸即發。
這就是一衣帶水的鄉親們嗎?
吳王兩村之爭由來已久,但上一次因水發生爭執已經是在30多年前的解放前了。自解放後兩村都並入同一公社大隊以來關係良好,反正是同一口大鍋裏吃飯,你的就是我的,所以那怕在天旱的年份也沒有爭執。加上幾宗聯姻的緣故,關係就更加和睦了。
現在情況不同了。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各人自掃門前雪。溪水成了稀缺資源,誰搶到水的控製權,誰就有好收成。於是衝突是必然。加上雙方的年輕小夥子血氣方剛,衝動是魔鬼,村裏幾位老人在場連血帶淚的苦苦規勸都沒有效果。眼看一場鄉鄰裏的流血衝突即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