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完了稻種,倆人又去那剩下的半塊沙地收拾育苗的秧床。
沙地相對而言土質疏鬆,比較適合作秧床,拔秧苗時也會相對其他土質的地而言要省力些。
倆人把土仔細的鋤細,收拾平整,分成寬約一米半的長條形的小塊兒的地,再在土裏均勻混上一些草木灰,潑上幾擔清水農家肥,第一次整地算是結束了。因為這個時代沒有殺蟲劑和硫磷等肥料,所以整地就更要費心些。
接下來隔兩天再來把秧床仔細的鋤一番,潑上幾擔清水農家肥,算是第二次整地了。
最後一次整地就是再次把秧床仔細的鋤一番,弄平整,潑上一兩擔清水農家肥,把發芽的稻種均勻的撒在秧床上,不能過稀疏或過密集,再在上麵細細的撒上一層篩細的沙土蓋住種子,最後在上麵潑上一兩擔清水農家肥,秧床的事就算是把最主要的弄完了。當然,還有最終保溫的一步,就是用竹條在秧床上方撐出一個圓拱形,鋪上去年的幹稻草或幹茅草保溫,白天溫度升高時就揭開一些,下午溫度降低了就蓋上。等到秧苗長到四五厘米高時就不用遮蓋了。
育秧的步驟很瑣碎,何悅給古駿從頭到尾講了一遍,最後講得倆人都暈暈乎乎的,何悅就決定還是讓他眼見為實吧,今天整這第一次地就行了。
第三天,倆人開始去收拾河邊的那塊窪地了。地不多,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倆人打算就在這幾天內盡快得把它給收拾出來,到時候好一起栽秧苗。
時間在忙碌中飛逝,轉眼就到了大集日,何悅打算上鎮上去看看這個時代都有些什麼種子。
大集日裏一月才有兩次,在月中和月末,到那時鎮子周圍的七八個村的人都會來趕這個大集,集市上那是摩肩接踵、人山人海,各類出售的東西也比平時五天一次的小集日多得多,五花八門的,在這裏興許可以淘到何悅想要的東西。
天才微涼,何悅古駿倆人就收拾背簍、竹籃一起到村口的大梧桐樹下等坐牛車去鎮上。
到達梧桐樹下的時候,時間已經差不多了,牛車上已經有幾個人了,多是婦人和小孩,男人們都站在樹下聊天扯皮呢。
看到古駿何悅倆夫妻走一起也準備去趕集,都在一旁笑嘻嘻的起哄,“古家大小子,你帶媳婦兒趕集去啊?”
古駿樂嗬嗬的回了一句,“是啊!”,就回頭小心翼翼的扶自家媳婦兒上牛車去了。男人們看到這一幕,都笑成了嘻嘻哈哈的一片。
自家男人要對自己好,向自己獻殷勤,何悅肯定不會在眾人麵前拒絕他的,況且這樣的事情又不是什麼丟人現眼的事情。於是,何悅很是自然的在古駿的攙扶下坐上了挨近牛車的一個角落裏,古駿還順帶坐在了挨車沿的一邊,小心的護著她,擔心路上太搖晃會磕到了自己家的媳婦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