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成語出自中國成語典故之都-邯鄲
《史記·魏公子列傳》 記載:魏安厘王二十年,秦將邯鄲圍困,魏懼秦不敢出兵救趙。情急之下,信陵君以國家利益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如姬手竊得兵符,奪取兵權,完成了救趙的使命,也鞏固了魏的地位 。
竊符救趙,如姬是關乎成敗的關鍵人物之一。文中交代說,如姬三年欲求報其父仇, 結果沒有實現,最終公子實現了她的夙願,所以,侯嬴才說,“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她甘願去竊符,說明她兩點:一是對父孝,二是知恩圖報。然而,如果僅僅認識到這些,恐怕不夠全麵。恐怕是低估了如姬的誌向胸襟。
侯生乃屏人間語,曰:“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而如姬最幸,出入王臥內,力能竊之。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如姬資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報其父仇,莫能得。如姬為公子泣,公子使客斬其仇頭,敬進如姬。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顧未有路耳。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如姬必許諾,則得虎符奪晉鄙軍,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從其計,請如姬。如姬果盜晉鄙兵符與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