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明月師弟,我來品嚐一下,我和他們的口味可是完全不是同一個檔次的。”明悟堆起滿臉的笑容對梁鴻濤說道。
梁鴻濤無所謂的把托盤遞了過去。
明悟和尚也不怕燙,直接徒手拿起了一個酥餅,先是放在鼻子邊上聞了聞,然後小小的咬了一口,有了梁鴻濤之前製作鹹味酥餅的事情,明悟和尚這一次顯得格外的小心。
“嗯!好吃,好吃。”明悟和尚在咬了一小口以後馬上咬了一大口,雖然燙的一個勁的呼氣,但是卻仍然大聲的叫道。
這下可好,站在邊上的這些和尚本來就被梁鴻濤這個酥餅的香葉弄的垂涎三尺,聽到了明悟和尚的話,更是忍不住了,也不管什麼大師兄不大師兄的,紛紛上前哄搶起來,下場就是好幾個和尚的手直接抓到了高溫的烤盤,被燙和哇哇大叫,不過就是這樣,梁鴻濤這次烤製出來的地十幾個酥餅還是被哄搶一空。
“好吃啊!”
“實在太好吃了。”
對這些和尚來說,什麼讚美的語言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是匱乏無比的,他們在寺廟裏平日吃的也不過就是一些無法改變,或者就算是改變也和沒有改變沒有什麼太大區別的飯菜,現在吃到了這個鹹味酥餅的,能夠說出“好吃”兩字,對梁鴻濤來說就是最好的讚美了。
這次的成功讓梁鴻濤在廚房眾位和尚當中的地位明顯有了提高,大家現在叫梁鴻濤“明月師弟”的時候語氣當中明顯帶著一種恭敬的味道。
梁鴻濤將製作酥餅和方法告訴給了專門負責製作小點心的和尚,然後就站在邊上進行指導。
當晚,這道點心被天字輩和戒字輩、玄字輩的高僧極度讚美,梁鴻濤也受到了天緣寺有史以來第一次集體僧人的表揚。
梁鴻濤並沒有因此而飄飄然,因為點心隻是廚藝中不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梁鴻濤在研究了十幾種點心以後就沒有了興趣,因為梁鴻濤偶然間聽明悟和尚說藏經閣當中有關於素齋的書。
天緣寺是方圓百裏之內唯一的一個寺廟,共有僧人六百七十三人,像這樣的寺廟。藏經閣就讖緯了必不可少的所在了,隻不過,這個藏經閣是對內不對外的。就算是對內,也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比如說,明字輩的人就不允許進入天緣寺藏經閣的二樓以上的房間,隻能在一樓觀看藏書,明字輩以上的是玄字輩的二十幾個人,他們能夠進入到藏經閣的二樓觀看藏書,剩下的就是戒字輩的那十個人了。
梁鴻濤在藏經閣的一樓轉了好幾圈,左看看右瞧瞧,就是沒有找到一本關於廚藝方麵的書籍。
“這位師兄,請問有關廚藝的書籍在什麼地方啊?”梁鴻濤找了半天都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看的書,有些不耐煩的問身邊的一個正在看經書的和尚道。倒不是說梁鴻濤沒有什麼耐心,而是這個藏經閣當中的藏書實在太多了。而梁鴻濤對那些什麼佛曰可沒有什麼興趣,因此,梁鴻濤隻能通過詢問其他人來找到自己需要去看的書了。
“關於廚藝的書?我記得一次好像看到了一本,不過我是從師父那裏看到的,藏經閣的一樓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書啊!”這個被梁鴻濤叫住的和尚非常認真的想了想,然後非常認真的對梁鴻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