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佛廚賽⑥(1 / 2)

“正是。”梁鴻濤點頭道:“我用四種本身就帶著牛肉味道的藥材加上一些調味的佐料,在放置了澱粉、香煙等調配好的清水當中煮製,經過了大火、中火、小火三種階段的煮製,將其中的牛肉味道完全釋放到了湯水當中。南瓜在煮後變得和牛肉一樣,軟卻有嚼頭,吃起來和牛肉是相同的。當我將南瓜放在了有著牛肉味道卻根本就沒有用牛肉的湯當中煮,南瓜吸收了湯中牛肉的味道,吃起來就更像牛肉了。”

“可是,南瓜很難入味,玄月你如何解釋這個?”天浩和尚疑惑地問道,顯然以前他對素齋也有過一定的研究。

“茶葉,茶葉當中的茶色素可以改變南瓜的內部結構,讓南瓜不但改變了顏色,也可以更容易入味,而且我還加入了醬油調色,南瓜就自然有了燉牛肉的顏色。”梁鴻濤完整地解釋道。

“水月鏡花,果真是水月鏡花,以為一切是真,實際上一切都是夢啊!”天緣大師閉上眼睛,總結道。

眾高僧連連點頭,不用說,這道菜又是滿分,因為梁鴻濤這道菜已經超過了佛廚的正常標準,能夠用藥材和知識將素齋燒製為葷齋的味道,這本身就是偷天換日的高明本事。

至於最後一道菜,梁鴻濤起名為碧波縹緲,本來這道菜用水月鏡花的名字也是不錯的,一個白玉橋立在翠綠的碧波當中,水月鏡花似乎更加貼切。

不過一個名字不能用在兩道不同的菜品當中,因此梁鴻濤起的這個名字雖然和前麵兩人相比遜色了不少,可是因為幾位高僧已經對梁鴻濤產生了很高的好感,加上這道菜當中竟然有了豬肉的味道,因此,梁鴻濤的一輪的熱菜三道的比試得到了三十分的滿分,天緣寺也暫時排在了第一位。

冷菜三盤相對於熱菜三盤來說似乎是簡單了很多,但是實際上,熱菜因為可以通過熱力將菜品當中的味道融合起來,而冷菜放在那裏是什麼就是什麼,根本就沒有轉圜的餘地,難不成一個蘿卜的味道能夠變成白菜?那可有夠誇張。

梁鴻濤對冷菜的認識不多,因此在製作上隻能從外型上麵考慮,還好梁鴻濤的食雕非常的出色,也彌補了梁鴻濤對冷菜的認識不足。

“明悟,明鏡你們兩個研究究竟用什麼東西做冷菜,我負責食雕的部分。”梁鴻濤想了想將任務交給了明月和明鏡兩人。

冷菜的製作時間表隻有短短的半個小時,所以梁鴻濤抓緊時間,開始了食雕的工作。首先,梁鴻濤用最簡單的手法雕刻出了一艘他曾經在廚之星高級烹飪學院雕刻過的象牙船,選材自然是昨天精心挑選的白蘿卜。

梁鴻濤第二個雕刻的則是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這個雄鷹和以前的食雕有非常大的不同,因為在食雕的領域當中,除了麵類以外,根本就沒有任何一樣東西能夠雕刻出一隻能夠攬廓整個盤子的雄鷹來,這種食雕方法又叫插接法,也就是首先雕刻出其中一部分,然後再雕刻出另外的部分,最後用插接的方法將這幾個部分拚湊在一起。

雄鷹選擇的材料是南瓜,南瓜的表皮顏色深綠肥,內裏則是金黃色,而且南瓜的質地比較堅硬,是進行雕刻的上佳材料。使用南瓜還可以雕刻出佛祖、壽星、龍、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