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要一座一模一樣的王宮(1 / 2)

但是,它們在使關中一帶,繁榮興盛的同時。

也把這一地區的地力耗盡了。如後來的唐朝,最初建都也是在長安。

唐朝在武則天之前的皇帝,就不得不多次“就食洛陽”。

劉秀知道,他如今繼之而起的王朝,如果繼續定都長安的話,則發揮的餘地甚微。

另外一個原因,是王朝末期的動亂,對長安地區的破壞。

王莽統治時期,長安先後數次被攻破,人口銳減,滿目荒涼。

昔日的恢宏與繁盛蕩然無存,已喪失了繼續為都的條件。

而劉秀本是南陽的世族地主,他建立政權主要依靠,起自宛洛一帶的地方割據勢力。

所以,他必須避開,其它地方割據勢力的鋒芒。

待到鞏固了自己的根據地、站穩腳跟之後才能再做企圖。

同時,來自北方的少數民族,當時的匈奴人的威脅,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

漢王朝天下未定,還沒有足夠的精力同匈奴對抗。

此時,選擇“退避三舍”未嚐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唉!總之,這些君王遷都的目的都隻有一個。

就是讓黎民百姓們,減輕財務的負擔,穩固統治權力!

這些君王遷都的目的,跟梁梓墨現在的目,看起來不大一樣。

其實都差不多,都是為了穩固江山,為了黎民百姓們不損失財物和生命。

於是,陳曼雲對梁梓墨說:“梁大哥,其實遷都的理由,隻要你說一個就可以了。

雖然這個災難,不能直接給百姓們說,說了怕百姓們人心惶惶。

但是你可以,說這都城是你父母過世的傷心地。

你住在裏邊,始終會有陰影籠罩,心裏會很不踏實!

所以要遷都!

不隻是你自己要搬遷出去,就連多層你所有的百姓都要搬走。

因為,這座都城以前出過妖孽,把全城的百姓都卷走了。

你不放心,百姓們住在這座都城裏。因此,要帶他們一起離開這個,不詳之地。”

梁梓墨聽了陳曼雲的話,沉默片刻以後,才勉強點點頭說道:“好吧,暫時隻能這樣了!”

陳漫雲和梁梓墨,在回都城的路上,就商量好了。

回去就跟文武大臣們說這件事情,爭取盡快離開這裏。

其實陳漫雲心裏,對梁梓墨這次提出遷都很有信心。

因為今天在祭祀的時候,都城裏就出現了幾波刺客。

而且,那些刺客的功夫一點也不弱。今天要不是有,陳漫雲和梁梓墨坐鎮。

就他們那些,三腳貓功夫的大臣,隻怕是死十次都不夠。

這樣危險的地方,怎麼能作為常住之地呢?

在這種情況下,隻要梁梓墨這時候一提出遷都,保證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會舉雙手讚同。

今天大臣們,都已經見識過那些刺客的功夫了。

雖然,在陳漫雲和梁梓墨的麵前,就是小菜一碟。

可是,在與青甲軍對決的時候,青甲軍可一點便宜也沒有占到。

反而,要不是那些刺客顧忌,自己的大王和蜀國的大王。

隻怕是那些青甲軍,都不夠人家塞牙縫。

幸好今天,那些刺客的目標是他們大王,要是換作他們其中任何一個人。

可能早就血濺當場,現在已經赴黃泉去了!

這以後要是再住下去的話,久而久之,那些刺客殺不了武功高強的大王,會不會找他們其中的一個人下手呢?

所以此時,那些大臣們一個個心裏,都已經非常惶恐不安了。

因此,梁梓墨在這個時候提出遷都。不論什麼理由,這些大臣都會無條件的跟隨他去。

其實,梁梓墨在回來的一路上,也想到了這一點。

所以,他心裏也非常有信心,一進宮門就讓宮人去通知各位大臣,馬上來王宮的勤政殿議事。

陳漫雲覺得,這是梁梓墨的國事。所以他不便去勤政殿。

就在梁梓墨身後,對他說:“梁大哥,勤政殿我就不陪你去了!

我一個人在王宮裏,到處走走看看這氣勢恢宏的,高大宮殿!

我們就要離開了,我還隻真正進去過一次呢!

我看了以後,會給你照著這些宮殿的樣子,再修建一座氣勢宏偉的王宮!”

梁梓墨聽了,笑笑說道:“好啊!我要一座一模一樣的王宮。

最好是,連每塊青磚和每塊鋪地的石板,都是一樣的。

雲兒能做到嗎?”

陳漫雲在聽見他說出的第一句話,就在心裏埋怨起來了。

嗯!你小子說這麼多,該不是早就知道?

本姑娘可以,把這整座王宮全都帶走吧?

說出的條件這麼苛刻,是想試探一下本姑娘的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