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比唐僧還嘮叨的徒弟(2 / 2)

“滾,本尊哪有時間聽你在這裏嘮叨!”血魔本就不是什麼善男信女,所以眼睛一瞪,就是一聲喝罵,然後邁步從那根棒子旁邁過,朝前走去!

就這時候時候,小老頭的聲音從身後傳了過來,“佛經中有一段譬喻,向我們開示人生的真相:

在一個寂寞的秋日黃昏,無盡廣闊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步履蹣跚地趕著路。突然,旅人發現薄暗的野道中散落著一塊塊白白的東西,定睛一看,原來是人的白骨。

旅人正在疑惑之際,忽然從前方傳來驚人的咆哮聲,一隻老虎緊逼而來。看到老虎,旅人頓時明白了白骨的原因,立刻向來時的道路拔腿逃跑。

但顯然是迷失了方向,旅人竟跑到斷崖絕壁之上,他看來是毫無辦法了。

幸好崖上有一棵鬆樹,並且從樹枝上垂下一條藤蔓,伸向崖底。於是,旅人便毫不猶豫,抓著藤蔓垂下去,可謂九死一生。

老虎見好不容易即將入口的食物居然逃離,懊惱萬分,在崖上狂吼著。

好感謝啊!幸虧這藤蔓的庇護,終於救了寶貴的一命,旅人暫時安心了。但是,當他朝腳下一看時,不禁“啊”了一聲,原來,腳下竟然是波濤洶湧、底不可測的深海!海麵上怒浪澎湃,在那波浪間還有三條毒龍,它們正張開大嘴等待著他的墮落。旅人不知不覺全身戰栗起來。

但更恐怖的是,在賴以生存的藤蔓的根接處,出現了一白、一黑兩隻老鼠,它們正在交互地啃著藤蔓!

旅人拚命地搖動藤蔓,想趕走老鼠,可是老鼠一點兒也沒有逃開的意思。

在旅人搖動藤蔓時,樹枝上的蜂巢滴下蜂蜜,旅人將蜂蜜舔到嘴裏:“多麼令人陶醉啊!”他竟然忘記了自己正身處恐怖境地。”

血魔聽的頭都大了,他可沒有什麼耐心來聽什麼佛經,所以伸手掩住雙耳繼續朝前走去,想要走出小老頭聲音的籠罩範圍!但是小老頭的聲音依然是不緊不慢的從他身後傳來。

“這段譬喻意味著什麼呢?

釋迦牟尼佛開示這愚癡的旅人之相,便是指我們的人生實相。

旅人:這旅人即是指我們自己。

荒野:無盡而寂寞的荒野是譬喻我們無盡寂寞的人生。

我們從生下來時,就成為這旅人而作人生之旅了。

既是旅人,應知目的地。如今,我們是以何目的而出生到這人間來的呢?

如若不知,則不能不說就和這愚癡的旅人一樣了。

秋天的黃昏:秋天的黃昏是譬喻人生的孤寂感。

何故我們的人生就像秋天的孤寂?因為我們是孤獨一人來世間旅行,雖說有親屬、朋友、同事,但並不能互相傾吐心中的一切,我們找不到真正彼此理解的心靈之友,即使是夫婦,也未必能互相理解心中之事。

人生的孤寂,原因就在這心靈的孤獨。難道你未曾有過孤獨的感傷嗎?

白骨:路邊的白骨是指在我們人生的旅途中,所見親屬、朋友等的死亡。

我們活到現在,應該看到很多白骨,我們有何想法?有何感觸?難道我們一點也沒有注意到緊逼而來的“無常之虎”嗎?

老虎:饑餓的老虎所譬喻的即是我們自己的死亡。

此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因此,我們非死不可。

死,對我們來說是最恐怖的事,所以釋迦牟尼佛以恐怖的老虎作譬喻。

現在,這無常之虎猛然向我們逼來。

但由於我們感覺它太恐怖了、太不吉利了,平時根本不想去思考這個問題。

作為旅人的我們,本能地與死亡抗爭,一有病就到醫院,以藥物跟死亡搏鬥。但是,死亡似乎是不可逾越的,我們終將敗在死亡手中。

我們看到佛教經常提到死亡的事,心裏可能會感到陰森森的,甚至產生厭惡之感。其實這是我們對佛教完全誤解了。

我們平生雖然忘記死、逃避死,但是,死必然會到來。所以,這種心態並不能解決死的問題。

唯有與死正麵對決,並最終找到問題的答案,才能得到絕對的幸福。

因為這個原因,佛教才提到死的事。”

血魔實在忍受不了了,扭回頭一聲大吼,“我靠,你師傅是唐僧啊,都跟他一樣嘮叨了!”

那個小老頭,停下翻書的動作,抬起頭撓了撓腦門,然後疑惑的看著血魔,“咦,你怎麼知道我師父是唐僧的?”

血魔無語了:這小老頭竟然是唐僧的徒弟!

這還真是有其師必有其徒啊,徒弟比師傅還嘮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