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都是神人,那些事是神話中的故事,那些故事也隻能讓孩子當童話去聽。不是有著特殊的背景,生活中的公務員,要想升遷是十分艱難的事。
公安機關的升遷更是猶為艱難。原因不是其他,隻因為他是一條單行道。一棵蘿卜一個坑。有了一個空位,才會有一個提拔的機會。
其他部門的公務員,還可以在下屬的部委辦局之間進行挪動。那樣一來,可選擇的餘地當然就會大大增強。不僅有直屬部門可以挑選崗位,還有下邊的政府、黨委都能安插不少的官員。
公安機關就沒有這樣的福氣。進來當警察的人,基本上就是從一而終,很少聽說有中途改行的。
中途改行的人,不是絕對沒有。一般來說就是兩種人。一種是觸犯了某種戒律,尚不足以丟掉飯碗的人。還有一種就是特別有背景的人,嫌這個廟太小,跳出去自求發展的人。不過這兩種人加起來,也是百不占一,比例實在是太小了。
當警察的,能處理大大小小的群體事件,能把罪犯從人群裏揪出來,多少都是有幾把刷子的人。在這種人才濟濟的地方,大家都把目光盯住這麼屈指可數的幾個位置上,僧多粥少,你說這種提拔能容易嗎!
還好龍若海、戈喬華是在市局機關工作,能夠直接提拔為副科級的官員。到了縣級公安機關,許多警察奮鬥一輩子,也無法實現這個目標。
造成眼前這個局麵的許鵬程許市長,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想法。他的即席講話,隻是順勢而為,但也不是完全無的放矢。不然的話,堂堂正正的一市之長,怎麼會對一個普通警察如此捧場。
他對龍若海的印象是不錯的。畢竟是在這個年青人的幫助下,自己那個不知書本為何物的兒子,才會重新開始認真學習,最後還考上了一所三類大學。
但這個人情,他已經還過了。在龍若海想進刑警支隊的時候,這個人情就已經還過了。至於後來被人踢出去,那是他自己的事,自己當然不會再插手。這也就是許文傑多次為龍若海喊冤叫屈,想讓許鵬程幫這年青人一把,都沒有如願的原因。
在這個世界上混,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當領導的,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建設,怎麼能沒有原則的到處伸手打招呼。他龍若海又憑著什麼,能讓自己幫著一個沒有利益關係的人出手。今天這個場合,完全是機緣巧合。
魯光淦在大肆為龍若海張目,自己再做上一個順水人情,也不是不可以的。這是一個有為的年輕人,順手拉上一把,說不定日後會有用處的。
領導幹部喜歡謀篇布局,有時候投上一枚閑子,別人完全看不懂是什麼意思。到了關鍵時刻,就能看到作用了。最不濟的話,起碼也能幫自己那個不成器的兒子,結上一個善緣吧。
對眼前這個局麵,看得最清楚的要算是魯光淦了。是他點的火,最後被許市長給引成了滿天大火。看到那些被大火燒得暈頭轉向的領導,都在猜疑龍若海與許市長的關係,他躲在暗地裏發笑。
龍若海有多少背景,他是了如指掌的。如果真有這麼大的來路,也不會被戚長春丟在崗亭裏做‘馬路天使’,而且一做就是四年了。如果不是那個儲蓄所搶劫案件,讓他碰到了郭飛揚,恐怕還在站馬路哩。
魯光淦在向市長彙報情況時,導致他對龍若海大樹特樹的宣傳,也不是完全沒有原因。戈喬華昨天晚上的口無遮攔,說他沒有感覺也是不真實的。
不然的話,他就不會對龍若海的功績說得這麼多。至多也就是帶上一筆罷了,不可能如此大張旗鼓地進行誇耀和宣傳。
他在心中暗笑,龍若海這小子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沒有競爭上崗的事,就說不起來‘比武論英雄’的話;沒有市區這起殺人案,就不會有後來這場龍爭虎鬥;沒有破案受阻,就沒有龍若海的出場;
沒有龍若海的臨場表現,也不會有後來的轟動;沒有戈喬華的信口雌黃,當然也不會有自己今天的仗義執言,更不會引來許市長的借題發揮。巧,實在是太巧了,而且是巧到了一處。魯光淦樂得哈哈大笑。
龍若海會乘長風破萬裏浪,讓自己在重案大隊壓上戈喬華一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