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環抱成都的府河、南河,並稱錦江。錦江的上遊是岷江,錦江的下遊是岷江,錦江自身,也是岷江。

岷江、沱江是流經成都的兩條重要河流,錦江與這兩條河流舟楫相連、息息相通。

四川的省會是成都,成都的母親河是錦江。

上蒼通過河流勾連四川,政治通過成都號令四川,商業通過錦江文化影響四川、錦繡四川。

因此,厘清了錦江商脈也就厘清了四川商脈,厘清了四川商脈也就厘清了成都商脈。

商脈繼往開來,通古達今向未來——不管出於何種理由與動機,厘清商脈都很重要。

2

俗語雲:“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把這個意思換手到經濟領域,我們似乎可以說:“農無買賣不肥,工無貿易不富。”

這個道理,2600多年前的管仲明白,百年前的周孝懷明白。

“設輕重魚鹽之利”、“徼山海之業”,這實則是管仲把自身的個體經商智慧運用並上升成了一種國家商業。沒有這個商業,齊國安能一夜暴富,成為春秋霸主?

1909年農曆三月初三,是成都勸業場開場之日。具有東洋留學背景的清末“新政能員”周孝懷激動登台,麵對前來參加開場儀式的官員、商賈和急於入場的顧客,發表了“挺商抑農”的開場白:“中國自古重農不重商,認為農者生活之本源,商者無聊之末路,故秦漢之製,商賈不得衣文繡,蓋賤之也,致使國貧民瘠!近觀東洋之振興,實為發展工商致之。”

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後,國人興起一浪一浪的“下海”經商熱,充分呈現了今人對商業的態度與抱負。

從小處看,商是指買賣貨品而賺取利潤的行為;從大處看,商是對農業、工業實現有效營銷的賬麵反映。

但我們千萬別忘了,商,不僅是商業的商,也是智商的商。從這個視角出發,商,是否也代表了人類的最高智慧?

試問,誰不想錢?你可以說自己不喜歡從政、不喜歡藝術、不喜歡搏擊、不喜歡手藝,但你很難說自己不喜歡錢——錢的實用功用讓人須臾不可稍離。

由此看來,商者,既讓人害怕,暗生妒忌,又不得不令人服氣與欽佩。要知道,這個世界,不是每個人都有商才、商運和為商勇力的。

3

商人一作為,就形成了商業。商業,從古至今都是財富的連襟和代名詞。始,商業跟著財富走,後來,財富隨著商業而風吹草動。

不出產品、商品的地方不出商業。天府之國自古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貨賄山積,富甲天下。

遠古時期,嫘祖、蠶叢就用桑蠶業、絲織業為四川商業作了大麵積的鋪底。

當巴蜀的財富多得令人眼紅的時候,“秦滅巴蜀”這個重大的陰謀版圖事件就發生了。

或許是讚歎於成都天生的商元素。於是乎,秦人來成都築城時,專門另築了一個商貿城——“少城”。

於是乎,為了造錦江,秦人李冰又造出了都江堰——蜀地肥上加膘,至此“水旱從人”,蜀人“不知饑饉”。

楚漢爭霸,“漢王”劉邦興於巴蜀——巴蜀財物最終衍化成了項羽的“四麵楚歌”。

漢代成都先後出現了兩座國家級工廠:車官城和錦官城。

衝著巴蜀雄厚的資財,劉備、諸葛亮帶著另一支“國家隊”來到成都並建立了天下三分有其一的蜀漢政權。有成都這個大糧倉相助,劉備的帝業因之實現。

因此,我們有理由詰問:如果成都不富,兩個唐代皇帝的逃難之旅怎麼偏偏選擇蜀道?

古往今來,成都這個天府之國,上蒼似乎早就安排給外來人享用——

王建,一個販賣私鹽的河南小商,他嫌在川當大官都不過癮,索性在成都稱帝,自立為王,國號“大蜀”,史稱“前蜀”。

孟知祥,一個軍人出身的河北人,“西川節度使”都未能讓他完全安逸與舒服,於是學了王建,在成都稱帝,國號承前,史稱“後蜀”。

為拿下四川,蒙古大汗蒙哥命喪合川城下。

張獻忠,一個陝西商人,也湊熱鬧,偏偏跑到成都來建立自己的“大西國”,所不同的是,他卻以屠城這樣極端的方式取而代之。對於成都這樣的慈祥之地,這種行為是會被上蒼所誅的,所以,瘋狂之後的“張屠夫”也就是曇花一現。

“湖廣填川”的意思是:14個省的人眾像發現金礦似的大量擁入川地。

四川股民掀起的“保路運動”,最終導致了一個朝代的終結。

日本入侵時期,巴蜀的土地為當局總部的遷避提供了可能,巴蜀的人力、物力、財力,更是又多又重地投入到了抗日前線。成都再次成為中國的大後方和大糧倉。

如果按這樣梳理,不僅如此,就在幾十年前,四川的“糧草”還在給養“大三線”建設的大規模“兵馬”。

川商身影——卓王孫、鄧通、程鄭、郤公、羅裒、郭子平、楊伯侯兄弟、鄧元明、趙雄武、王昌懿、樊孔周、俞鳳崗、盧作孚……

文宗在蜀——文翁、司馬相如、揚雄、陳子昂、李白、薛濤、蘇軾、楊慎、李調元、郭沫若、巴金、李劼人……

商脈絕非是一種孤立的存在,它是與政脈、文脈一脈相承的,更準確地說,政脈、文脈是與商脈一脈相承的。

因為,鼎撐政治、文化的砥石是經濟,而經濟命脈中重要的一脈是商脈。

因此,即或看上去說的是政治、文化,其實說的還是商業。

就政治文化本身而言,割讓土地、簽協議和、權力尋租等,何嚐不是一種政治買賣、錢權交易、利益求衡?

4

4500年以上的城市文明發展史,2300年以上的城市規劃建設史;5000年文脈傳承不斷,3000多年城址不遷,2000多年城名未改;“兩江珥其市,九橋帶其流”;漢代為五都之一,唐代有“揚一益二”之譽,宋號“天下名鎮之冠”……

身為這樣的一座城池,成都商業何其燦爛,錦江商脈何其錦繡!

我們可以自豪地說,錦江商脈,是一條河流的點點滴滴,一匹錦緞的絲絲縷縷。

望著錦江商脈,一本書開合有向,落字無聲,為的是脈脈含情。

商脈既有看得見的商場,更有看不見的氣場,後者往往更持久、更接近真相。因此,摸準商脈,眼界隻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境界、氣韻、襟懷與悟性。

此刻,經血連通大腦與手指。脈管、脈搏、脈象、脈衝、脈動、脈口、脈絡、脈門、脈息、脈壓動了,一齊撲向鍵盤,騰挪於屏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