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此消彼長:成都新老商圈更迭錄
當下成都,商圈風起雲湧,星羅棋布。各地塊的區域經濟競爭,儼然成了商圈的大PK。
一個商圈要具備哪幾方麵的因素才能獲得最終成功?對此,成都王府井百貨副總經理趙英明的回答是:首先要達成規模效應,商業業態越多,集客能力就越強,消費者實現購物欲望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次是地理位置,好的商圈必須交通便利,南來北往相對容易。最後,一個好的商圈必須要有變化,才能吸引源源不斷的消費者前來購物。
隨著以建設路、雙楠、光華為代表的新商圈的形成壯大,春熙路、鹽市口商圈的老大地位是否會被撼動?對此,富力百貨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永健作出了這樣的回答:以建設路、雙楠、光華為代表的新商圈還沒形成消費規模效應,短期內春熙路、鹽市口商圈作為成都頭號商圈的地位難以撼動。
成都新興的商圈除建設路商圈、雙楠商圈、金沙——光華商圈、還有荷花池商圈、成仁路口商圈、城南商圈、會展商圈、西大街商圈,以及紅牌樓、科華北路、錦裏、紅照壁、文殊坊等商圈。
按業界人士說法,新商圈尚在發展、變化和期許中,影響其成長的因素很多。在此,我們來回眸一下成都老商圈在20世紀90年代初中期的麵影。那時,商圈叫商業區。以下是除春熙路、鹽市口、騾馬市商圈“鐵三角”之外,其他老商圈(商業區)的情況。
紅星路商業區是以紅星路與蜀都大道交叉口為中心的大片地段,市百貨公司、市文化用品公司、市針織品公司、市化工公司和市水產公司設在此區,批發經營額很大,是這個商業區的重要特征。此外還有第二百貨商場、光電儀商場、實驗商場、金葉商場、華蓉商場、化工綜合商場、同仁堂藥店等。四川日報社、四川電視台、省圖書館、市信托投資公司、市農行投資公司等也在這個區域。
草市街商業區包括草市街、鑼鍋巷、北大街和新華路德勝街段等,以經營家具、絲綢、五金、酒類為最盛。主要商場、商店有:新
青羊宮商業區包括青羊宮、琴台路、十二橋、一環路西段等街道。
華商場、市五金公司商場、棉麻大樓、晶爵商場、協和百貨、絲綢商場、和平時裝、川綜商場、家具商場、誌安堂商場等。省商業廳、省供銷社、省五金公司、省絲綢公司、省農資公司、成都旅館等也在此區域。
火車站商業區中的北門火車站是成渝、成昆、寶成3條鐵路的交會處,又有公路運輸北門客運中心,是進出成都市旅客的主要集散地。商業區的範圍以火車站廣場為中心,沿一環路、二環路向東、西延伸,再沿人民北路向南與城內市場連接。以經營土特產品和旅遊商品為特征。火車站附近的荷花池綜合市場、五塊石綜合市場遠近聞名,是成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此外還有火車站商場、人民商場北站分場、外企商場、北苑商場、廣星商場等。成都大酒店、西藏飯店、九州賓館、京蓉賓館也在此區域,它們也設有規模不等的商場和商店。
建設路商業區是新興的工礦貿易區,包括建設路及與建設路交叉的一環路和鄰近的新鴻路等。設在這裏的商業網點,原都是成都市貿易公司所屬的商場和商店,改革開放後,廠辦商店、鄉辦商店,集體、個體商店迅猛發展,形成了一個比較繁榮的商業區。主要商場、商店有:華聯商廈、建設路百貨商場、建設路副食品商場、東郊商場、建設路綜合市場等。成都市遊樂園、猛追灣遊泳池也在此區域。
青羊宮商業區包括青羊宮、琴台路、十二橋、一環路西段等街道。這是著名的浣花風景區,聞名全國的杜甫草堂、青羊宮和百花潭、文化公園等古跡名勝在此,又是具有1000多年曆史的“青羊宮花會”所在地,遊客眾多,形成了這個商業區經營旅遊商品和珠寶玉器的特點。特別是緊靠百花潭、文化公園的琴台路仿古建築一條街建成後,經營珠寶玉器、旅遊商品和餐飲娛樂的店鋪大增,主要的有:七寶樓、珠寶城、泰豐珠寶、浣花商廈、文君酒家等。省人民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省社科院、成都退休職工活動中心也在這個區域。
武侯祠商業區包括武侯大街、漿洗街、西一環路南段一帶。由於武侯祠、南郊公園是旅遊勝地,又與紅牌樓、太平寺的一些大工廠相連,聚集了許多商業企業,主要有:城南商場、南橋商場、南苑商場、蜀漢商場、高升橋商場、桃園樓等。省農業廳、民族學院、體育學院、皮革一條街也在這個區域。
九眼橋商業區包括九眼橋、東一環路、水碾河、宏濟路、河邊街等街道。過去的九眼橋是成都的水運碼頭,一向是蔬菜、薪炭、水產品比較集中的交易區。新中國成立後,水運減少,一度冷落。改革開放後,隨著新南門客運中心、宏濟路汽車站的建立和各種商品批發市場的形成,又成為重要的商品交易區。主要的商品批發市場有:安順橋煙酒小食品批發市場、宏濟路醃臘製品批發市場、水產品批發市場、年豐巷蔬菜批發市場、果品批發市場和九眼橋糖酒批發市場等。此外還有九眼橋商場、水碾河商場、海龍家具城、星新商場等。四川大學、望江公園也在此區域。
規劃藍圖:大寫的商塊
古代,成都各專業市場、主題市場,永久的一般沿錦江兩岸設立,臨時的一般依托各種廟會設立。
20世紀90年代,為適應“發展大商業、搞活大流通、培育大市場”的要求,進一步增強成都集散商品的功能,市級有關部門采用多種渠道籌資,新建、改建、擴建了一批綜合性或專業性的商品批發市場。
一個時代的遠去意味著另一個時代的到來。不同的時代呈現出不同的價值選擇與美學趨向。目前,成都各類批發市場數量眾多,主營品種齊全,主題鮮明,專業性強,且大多設在二環路及以外。
新中國成立後的中國經濟在走過了政府大包大攬的計劃經濟時代後,又有過一個市場無序競爭、混亂發展的階段。調校後的今天,政府主導與市場機製、政府規劃與市場需求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
規劃,是錦江商脈向未來的理性延續。
正處於實施中的《成都市服務業發展規劃(2008-2012)》,是目前國內首個將服務業產業發展布局與空間布局充分銜接、高度融合的商業發展規劃。
到2012年,成都將基本實現建設西部現代服務業基地的目標,服務業增加值將超過3000億元,吸納就業人口超過360萬人,全社會從業人數比重超過47%。中心城區將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核心區,四大新城則要成為成都重要的服務業發展功能區。
2012年前,成都將著力打造“兩城”(國際軟件名城、國際旅遊休閑名城),“兩都”(中國服務外包和商務會展之都、中國文化創意之都)、“三中心”(西部商貿和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城市功能。
根據《規劃》,成都重點規劃建設26個現代服務業重點集聚區,形成包括騾馬市商業商務區、天府廣場文化區、華僑城旅遊商業區、天府新城金融總部商務區等中西部服務業發展核心區;形成東部工業商務城、南部科技商務城、西部健康休閑城、北部商貿城;形成包含經開區工業商務區、溫江區永寧醫療服務區、航空港物流園、北部商城集中發展區、青白江成都國際鐵路物流樞紐等9個重點集聚區。
《規劃》提出,到2012年,全市基本建成結構合理的物流基礎設施係統和物流信息平台,形成3~6戶業務輻射西南地區、收入過10億元的知名第三方物流企業。全力打造4個“百億市場”,6個“百億商圈”,建成中國西部的批發市場高地、時尚購物天堂、國際美食之都。4個“百億市場”分別是北部商城集中發展區、青白江商品市場發展區、雙流商品市場集中發展區和龍泉商品市場發展區。中心城區100個零散的批發市場,包括繞城高速以內的批發市場,都要按規劃向市區外集聚轉移。調整後留出的空地,將主要發展附加值比較高的酒店、賣場等。而中心城區的製造業等,也要向總部經濟轉型。
按照《規劃》,成都將打造中國西部最大的國內外旅遊集散中心和旅遊目的地城市,建設國際旅遊休閑名城,打造國際化的西部旅遊精品線路。其中,將加快美食文化聚集區建設,全方位提升成都國際美食旅遊節,開展集美食、旅遊、購物、休閑於一體的美食主題旅遊。在重點打造的旅遊業項目中,成都市將依托龍池景區、虹口山地運動旅遊度假區、西嶺雪山景區整體打造等項目,建成集觀光、避暑、滑雪、溫泉度假、探險科考等於一體的旅遊休閑度假區。建設好成都歡樂穀主題公園、新會展中心海洋公園、“國色天鄉”二期等項目建設,加快啟動“亞特蘭蒂斯·黃金時代”歡樂水世界主題公園、國際汽車生態公園、高威體育運動公園、“雲湖天鄉”、天府水鄉遊樂中心、磁浮滑雪樂園、石象湖生態休閑旅遊(二期)等項目建設等。
《規劃》總體布局,立足“全域成都”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以統籌城鄉發展為指導,按照“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民生性服務業城鄉均衡發展”的思路,構建“一核集聚、四城輻射、兩帶帶動”的戰略性空間格局。
“一核”包括錦江區、青羊區、武侯區、金牛區、成華區和高新區,是成都市服務業的核心功能地域,是服務功能的主要承擔者和服務業的主要集聚區。“四城”主要包括近郊區(市)縣範圍,以新城為空間載體,以重大服務設施和項目為支撐,突出物流、商貿(批發)、商務、休閑旅遊等服務功能,形成四大特色服務業功能區。“兩帶”包括龍門山和龍泉山旅遊發展帶,重點發展觀光度假旅遊,積極發展為旅遊配套服務和當地居民服務的商貿流通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