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倫本來是隋朝的大臣,隋朝立國不久,隋文帝命令宰相楊素負責修建宮殿,楊素任命封倫為土木監,將整個工程全交給他主持,他不惜民力,窮奢極侈,將一所宮殿修得豪華無比。那個一向以節儉自我標榜的隋文帝一見不由大怒,罵道:“楊素這老東西存心不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將宮殿修建得這麼華麗,這不是讓老百姓罵我嗎?”楊素害怕因這件事丟了烏紗帽,忙向封倫商量對策,封倫卻胸有成竹地安慰楊素道:“宰相別著急,等皇後一來,必定會對你大加褒獎。”第二天楊素被召進新宮殿,皇後獨孤氏果然誇讚他道:“宰相知道我們夫妻年紀大了,也沒什麼開心的事了,所以下功夫將這所宮殿裝飾了一番,這種孝心真令我感動!”封倫的話果然應驗了。楊素對他料事如神很覺驚異,從官裏回來後便問他:“你怎麼會估計到這一點?”封倫不慌不忙地說:“皇上自然是天性節儉,所以一見這宮殿便會發脾氣,可他事事處處總聽皇後的,皇後是個婦道人家,什麼事都貪圖個華貴漂亮,隻要皇後一喜歡,皇帝的意見也必然會改變,所以我估計不會出問題。”楊素也算得上是個老謀深算的人物了,對此也不能不歎服道:“揣摩之才,不是我所能比得上的!”從此對封倫另眼看待,並多次指著宰相的交椅說:“封郎必定會占據我這個位置!”可還沒等封倫爬上宰相的位,隋朝便滅亡了,他歸順了唐朝,他又要揣摩新的主子了。有一次,他隨唐高祖李淵出遊,途經秦始皇的墓地,這座連綿數十裏、地上地下建築極為宏偉,墓中隨葬珍寶極為豐富的著名陵園,經過楚漢戰爭之後,破壞殆盡,隻剩下了殘磚碎瓦。李淵不禁十分感慨,對封倫說:“古代帝王,耗盡百姓國家的人力財力,大肆營建陵園,有什麼益處!”封倫一聽這話,明白了李淵是不讚同厚葬的了,這個曾以建築窮奢侈而自鳴得意的家夥立刻換了一副麵孔,迎合地說:“上得下效,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風氣。自秦漢兩朝帝王實行厚葬,朝中百官、黎民百姓競相仿效。古代墳墓,凡是裏麵埋藏有眾多珍寶的,都很快被人盜掘。若是人死而地知,厚葬全都是白白地浪費;若是人死而人知,被人挖掘,難道不痛心嗎?”李淵稱讚他說得太好了,對他說:“從今以後,自上至下,全都實行薄葬!”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一個善於了解上級意圖的人,不僅要了解上級的心理、稟性、好惡,還要了解他所處的環境及人事關係,這樣,不僅能先行一步,還能做到棋高一著。封倫的修宮殿,表麵上看是沒有揣摩準隋文帝,其實他知道,真正當家作主的是皇後,他從她那裏人手,連皇帝都得被他牽著鼻子走,這才是真正的揣摩高手呀!
五、要得到上司欣賞就要善於理解上級下屬
在與上級相處中,需要講究一點處事待物的藝術,作為下級方可顯示其存在的作用。然而,歸根結底最終起決定作用的是要有一顆善於理解上級的心。在與上級交往與聯係中,你若是能夠體會上級的心意,也善於洞察上級真正的需要與作為一個血肉之軀的真實情感,甚至理解上級對你的偏見的評價。毫無疑問,你是不會與上級格格不入的。反之,你隻是關心自己的地位與工作,隻想引起上級及同事們的注意和如何去影響別人,以至不能虛心地傾聽上級的勸戒與意見,一意孤行,我行我素,甚至有意無意地傷害上級及周圍人,缺乏一顆與人為善的理解之心,您將很難得到晉升。
1.不要隻求領導理解你
“我這麼一心一意地跟著他幹,可主任一點都不理解我,反倒總是提防著我。那天,外賓贈送一份外文資料。他說,讓我收起來,翻譯後發表。
到了第二天,他卻找上門來,要走了那份資料,自己翻譯去了。這不是耍弄人嗎?我可不願跟這種領導打交道。”小S說。主任卻說:“小S這幾天不知怎麼了,總是氣不順,不拿好臉看我,你對他千好百好,不知道哪一點沒想到就得罪了他。現在的年輕人哪,真讓人費解!”其實,外賓送資料時,還有老D在場。主任怕老D拿走,自己又不好意思留下資料,就順手給了小S,再從小S那兒取回。如果小S理解了主任為什麼如此行動,就不會像先前那樣認為領導是要捉弄自己。如果主任知道小S是為此而生氣,就可能對他解釋清楚。問題就出在雙方都隻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要求對方來理解自己。如果領導做出了讓你不順心的事,你有必要根據事情的來龍去脈,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是不是衝著你。實在費解,你不妨去問一問,而不要把火憋在心裏。
2.理解上級的人事安排
人都有一顆進取之心。因而對上級進行的人事安排特別敏感。這方麵,常常會出現一些出入意料,甚至感情上難以接受的安排。比如說,與你同時畢業,一道參加工作,無論從理論水平或是實際工作能力看都不如你的同事,一夜之間,得到了提拔,一躍而成為你的頂頭上司。這在感情上似乎難以接受。但是,麵對現實,你切記,要冷靜,要認真地理解上級的安排,正確地處理好你與新上司的關係。如果在晉升這個問題上,你表現出如海的度量,經受了關鍵性的考驗,深信,你的晉升之時也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