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下屬晉升十大戒律(1)(1 / 3)

一、切忌鋒芒畢露

1.鋒芒畢露者不容易得到重用

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這樣一種自視頗高的人,他們銳氣旺盛,鋒芒畢露,處事則不留餘地,待人則咄咄逼人,有十分的才能與聰慧,就十二分地表現出來,他們往往有著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熱情,也有一定的才能,但這種人卻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屢遭波折。筆者曾見一本科畢業即分配到某礦務局工作有大學生,他下車伊始,就對單位的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順,未到一個月,他就給單位領導上了洋洋萬言的意見書,上至單位領導的工作作風與方法,下至單位職工的福利,都一一綜列了現存的問題與弊端,提出了周詳的改進意見;但效果卻適得其反,他被單位的某些掌握實權的領導視為狂妄、驕傲乃至神經病,不僅沒有采納他的意見,還借別人的理由將他退回學校再作分配。兩年之內,他同樣的情況,換了四個單位,而且還是後一個比前一個更不如意,他牢騷更甚,意見更多,卻也無可奈何。此君作為鋒芒畢露者的典型,在為人處世方麵少了一根弦,以致屢屢在新的人際關係圈子中未能處理好包括上下級關係在內的各種關係,加上在工作上又不注意講究策略與方式,結果不僅是妨礙了將個人的才能最大限度地服務於社會,還招來了多種誹謗影射、妒忌猜疑和排擠打擊。隨著時光的,流逝,這種人往往不是因鋒芒畢露而走向成功,卻極易因屢受挫折而一蹶不振,以至被逐漸磨消了鋒芒。當初作者的一個朋友畢業後分到北京的一家研究所工作,從事標準化文獻的分類編目工作。他認為自己是學這個專業的,自以為比那些原班人馬懂得多,剛上班時,領導也擺出一副“請提意見”的派頭,這種氣度讓他受寵若驚。於是不上幾天,他便提了不少意見,領導點頭稱是,群眾也不反駁,可結果呢,不但沒有一點兒改變,他反倒成了一個處處惹人嫌的主兒。他空懷壯誌,一年多中,領導競沒有安排他具體作什麼活兒。後來,一位同情他的老太太(她曾經進修過專業)悄悄對他說:我當初也同你一樣,可我一輩子抬不起頭。你還是換個單位吧,在這兒你別想出息,你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天哪,怎麼辦呢?於是,在“閉上鳥嘴”一段時間後,他調走了。走時,領導拍著他肩頭,說:“太可惜了!我真不想讓你走,我還準備培養你當我的接班人哪!”我這位老朋友至今玩不透“太可惜”

三個字的意思是什麼。我想肯定含有“你不該鋒芒畢露亂提意見”的意思。小說《一地雞毛》中,小林夫婦也是如此。兩人都是大學生,誰也不是沒有事業心,大家都奮鬥過,發憤過,挑燈夜讀過,有過一番宏偉的理想,單位的處長、局長,社會上的大大小小機關,都不放在眼裏。加上性格很直,兩人初到單位,各方麵關係一開始沒處理好,留下後遺症。後來覺悟了,改正了,但以前已留下的傷疤,免不了磕磕碰碰的時候。所以,有些過失是不可彌補的。雖然人們常說“吃一塹,長一智”,“亡羊補牢未晚也。”但羊都跑光了,再補不也是晚了點嗎?想想也是。人從小及老,有一個不可救藥的毛病:喜歡聽好話。人無論處於什麼地位,都喜歡受人讚揚。作為一個新來乍到的年輕人,你有什麼資格指責大家都已經適應並習慣了的工作程序和內容,指用劃腳,唯你為是呢?實際上,你還什麼都沒做呢。

2.鋒芒畢露容易招小人暗算

鋒芒畢露的結果是沒給自己留一點退路和餘地,把自己暴露在彈火紛飛的壕溝外,容易招致明攻和暗算。古人說:“樹挪死,人挪活”。其中也暗貪了人事關係的複雜。到一個新單位,樹立一個新形象,不再無所顧忌和避諱,當然會別有洞天。鋒芒畢露者不容易受重用是因為人往往同患難易而共榮華難。所以,在打江山時、各路豪傑彙聚在一人麾下,鋒芒畢露,一個比一個有本事。

主子當然需要這批人傑。但天下已定,這些虎將功臣不會江郎才盡,總讓皇帝感到威脅。所以屢屢有開國初期斬殺功臣之事,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也。韓信之被殺,明太祖火燒慶功樓,無不如此。

相比之下,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就算是比較仁義的了。但這種仁義傳下來了,卻成為一種軟弱,所以終宋一代,武事上似乎沒有什麼建樹。這真是一種深刻的矛盾:你不露鋒芒,可能永遠得不到重任;你太露鋒芒,雖容易取得暫時的成功,卻容易招小人暗算。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一山豈可容得二虎?當你施展自己的才華時,也就埋伏下深深的危機。才華是不可不露但更不可畢露,適可而止吧。很多聰明人在成功時激流勇退,在輝煌時退向平淡,就是表示自己不想再露鋒芒,免得從高處摔下來。而那些不知進退的人有相當一部分人就很難有好下場,這事實在怪不得別人。成功後還要貪戀,還要鋒芒畢露,那就會遭人之忌了。鋒芒畢露者不容易受重用是因為功高蓋主。這不僅讓主子不高興,會覺得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而且一有機會,他會把你踹下去。某機關的局長是很平庸的人,除了玩弄權力啥也不會。他手下的一位處長很有工作能力,業餘還堅持寫小說詩歌,小有名氣。但他有一般文人的通病;不知謙虛。而且經常時常在局長跟前賣弄自己的才華,對局長還一臉瞧不起。傳聞他有取代局長位置的野心,後來,局長放出話來,說他的作品裏有不少性描寫,這第一,是他的作品內容不健康,作品不健康當然就是心地不健康,有損於政論幹部的形象;這第二,如果他沒有那些體驗,怎麼能描寫得那麼細致?他老婆會那麼讓他玩嗎?肯定和別的女性有交往,這就是道德敗壞了。一個道德敗壞的人怎麼能身居領導崗位呢?終於找了一個錯,把處長降為一個不管事的科長。顯然,這位原處長犯了功高蓋主的忌諱。曆史上有多少人因此而丟官喪命啊!所以,到了一定時候,一定要掩蓋自己的才華,不要給人一種咄咄逼人的感覺。畢竟,誰願意時時生活在戰戰兢兢,受到威脅之中呢?誰願意背後受敵而不及早出手呢?功高蓋主,他畢竟還是主子,掌握著主動權哪!綜合類似的事例來看待洪應明在《菜根譚》中再三複述的君子不可太露其鋒芒的思想,不難發現其合理之處。“不可太露其鋒芒”,並不是消蝕鋒芒,而是指人應隱其鋒芒,不要恃才恃權恃財而咄咄逼人,從而使個人更易被注重秩序與習俗的社會所接受,以免身受背後之箭的害,以免引致那些無謂的煩惱與挫折,其實,這也是一項強化自己的學識、才能和修養的過程,有利於培養自己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的能力與技巧,是放棄個人的虛榮心而踏實地走上人生旅途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