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的是,龐勁東再次遲到。
當龐勁東灰頭土臉的出現在公司的時候,會議已經開完了,同事們紛紛對龐勁東投以憐憫的目光,那種感覺就像是在出席遺體告別儀式。
龐勁東知道自己鐵定是要失業了,也不管在同事們的眼裏,自己是否已經是死人一個,徑直走到自己的辦公桌前,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長長的歎了一口氣。
總經理秘書周瞳躡手躡腳的走到龐勁東身旁,悄聲問:“親愛的龐總,您怎麼才來啊?!”
“我說我自己都不知道,你相信嗎?”龐勁東苦笑起來。
“你不是出去幹什麼壞事了吧?”周瞳輕聲笑了起來,她對龐勁東的個人生活很是感興趣。
“是壞事把我幹了!”
周瞳沒有繼續追問下去,轉而說:“可你遲到得也不是個時候,大家都很擔心你呢!”
在同事們當中,龐勁東享有不錯的聲譽。一則因為他很少介入公司內部的派係鬥爭和利益搶奪;二則是他為人很慷慨。
對於前一條,涉及到一個各大企業和其他單位都存在的問題,而龐勁東所在的這家公司表現的尤為明顯。有一句俗話“秦檜尚有三個好朋友”,在一個大的群體裏麵,往往會有一些人彼此走得很近,如果同時又存在著共同的利益需求,小團體或小幫派就產生了。
在龐勁東所在的公司,有來自祖國各地的員工,雖然說“五湖四海皆兄弟”,但是老鄉之間自然要更加親近,因為彼此的生活和行為習慣,乃至性格都要更加接近一些。比如說,東北人和上海人在這些方麵相去甚遠,相處在一起的時候,互相間都會感覺有些別扭。
與之類似的是,畢業於同一個學校的人,因為有著一段類似的生活經曆,會產生親切感。此外,年齡相近的人,共同話題比較多;脾氣秉性相投的人,更喜歡湊在一起……凡此種種,驗證了所謂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道理。也因為如此,一個人既可以屬於這個小團體,也可能屬於那個小幫派。
因為在升職、加薪之類的問題上,人們往往會產生競爭關係,也就是個人的私利往往是互相對立的,就容易導致個人借助團體的力量幫助自己達成目的,派係鬥爭因此產生。
如果說,在公司表麵的一團和氣之下,隱藏的是刀光劍影,一點不為過。龐勁東對此采取了一種超然的態度,從不參與任何一方,與大家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能夠做到這一點,既是因為龐勁東在個人利益上從不計較什麼,也是因為自己做為一個新員工,在公司時日尚短,還沒有機會深入接觸這些事情。
至於後一條,則是龐勁東性格使然了。
龐勁東剛到公司沒多久,同事們就發現這是一個冤大頭。想讓龐勁東請客吃飯簡直太容易了,隻要臉皮厚點,主動提出來,龐勁東肯定答應,而且是見者有份,至於去的地方,檔次也絕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