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勁東的母親曾經考慮過把沈家瑤過繼來,但是一想到初到國外,境況肯定不會太好,所以不得不放棄了。龐勁東的母親覺得,龐勁東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已經是個半大小夥子,吃點苦頭也沒什麼。但卻舍不得失去了母親的沈家瑤遭罪,何況那時的沈家瑤還是個沒成年的小女孩。
萬般無奈之餘,龐勁東的父母隻得把沈家瑤送回到沈父的身邊。
正如龐勁東自己所言,父母之前的計劃是,在國外打出一片新天地後,就把沈家瑤也接過來。然而天不從人願,龐勁東的父親生意失敗,欠下了黑手黨一大筆債務。不久之後,又因為車禍雙雙西去。
這個時候,距離舉家移民國外,僅僅才一個月的時間。
而此後,當時年僅十六歲的龐勁東為了償還父母的債務,開始了十年的血雨腥風的生活。
在這個過程中,龐勁東和沈家瑤就徹底失去了聯係,直到今天。而上麵的這些事情,也都是當時年幼的沈家瑤所不知道的。
今天,在見到沈家瑤之前,龐勁東的心是十分忐忑的。過去了整整十年,大家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重新聚首的時候,自己該如何麵對這種變化呢?這讓龐勁東感到恐懼,甚至於不願再見到沈家瑤。
當重逢無法回避,龐勁東通過交談發覺,沈家瑤對自己的父母存有很深的誤解,她從直覺上認為,自己的父母當年為了追求國外的富裕生活,把她當成一個累贅而一腳踢開。
可以想見,回到自己父親身邊之後,意味著沈家瑤徹底失去了家庭的溫馨。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沈家瑤的這種怨恨並非是毫無道理的。隻是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今天的沈父至少可以在經濟上補償這些年來對女兒所欠下的一切。
龐勁東感到猶豫,究竟是找機會對沈家瑤把所有的事情解釋清楚,還是任憑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呢?
龐勁東把注意力從記憶中拉回,重新放到麵前的這個指環上。突然間,龐勁東發現在盒蓋的內裏寫著幾行字:“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字體娟秀,一眼就可以認出是沈家瑤的筆跡。
小孩子們往往喜歡模仿成人世界的東西,盡管對於其中很多事情,他們可能隻是看到了表麵,卻並不明白其中真正的涵義,而且孩子們做事是喜歡隨心所欲的。
或許是十歲,又或許是更大一些的時候,忘記了從哪裏看到,贈送戒指是定情的表示。當時年幼的龐勁東就用柳條細心的編成了這麼一個東西,親手把它戴在了沈家瑤的食指上,並允諾自己長大後娶沈家瑤為妻。
當時的龐勁東並不知道,訂婚戒指是要戴在女孩子左手的無名指上的。更不知道的是,一旦自己把這樣的東西戴在一個女孩子的手上,就意味著自己許下了這樣一種承諾:自己要用一生去保護這個女孩,並讓她幸福。這種承諾的重要意義並不在於指環到底是柳條編的,還是白金做的,也不在於上麵是否鑲嵌著一克拉的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