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一瞥長安終離別(1 / 2)

時間又過去半個月,玉山上用來建房的地已經被李泰平了出來,接下來就要打地樁立柱子請工匠修房造屋,奠基大事,是大工程,一旦奠基,就預示著玉山新書院正式拔地而起,馬虎不得。於是李泰像個包工頭似地, 吃在玉山,睡在玉山,很少回皇宮,李泰玩命地工作,讓長孫略有所知,多次差人請他回來,李泰以有事推脫,他是第一次拒絕母親的請求。

李泰的幹勁如此大,陳華就完全把建書院的事放放心心交給他。陳華自己也不每日早晚往玉山跑,他把心思放在李恪身上,李恪幹的是技術活兒,雖然和他學的算術沾不上邊,但自從和李泰做了那個超級大孔明燈後,李恪的又一興趣就是把算學運用在實踐中去探索真理。

以前靠賣玉石為生的藍田縣,現在已經建起了許多作坊。陳華封了玉山,斷了玉石買賣這片市場,但他不能眼看著藍田縣的人一個個都窮困潦倒,藍田人不賣玉石,就快成窮光蛋了,所以,陳華試著把多餘的勞動力投入作坊中,也算某種程度上解決藍田縣勞動力過剩的問題。

新建在藍田縣的作坊有七八家,都是以前燒窯用的小作坊,經過改造,成了可以燒製水泥紅磚出產鋼筋的工業作坊。江南水患要用水泥,很多的水泥,無法計量,這就刺激了水泥生產行業,有錢不能讓別人賺了去,陳華是藍田侯,這筆錢當然要讓自己封地的人賺。

建立工業作坊,是陳華的主意,但陳華也有擔心的餘地。要留給子孫一片青山綠水啊,他不能單獨搞破壞,雖然這個時代還沒有環境保護法,但是舉目藍天白雲,水果蔬菜綠色無汙染,誰都不忍心破壞,於是陳華找到了藍田縣令羅平,和他進步一商量有關作坊的事,並且,陳華還給羅平提出了幾點他的想法。

建在藍田縣的作坊,要劃出專門的用地,作為工業園區用著開發,而且還要對這些作坊,進行登記造冊,有必要派遣官府人員進行管理。做好作坊的排水排氣妥善處置。作坊規模不能低於五百人以下,爭取小作坊和小作坊合並,大作坊和大作坊相互合作。尤其是官府的監察力度要夠,這些作坊若是違法了,統統封閉,毫不留情。反正藍田縣是陳華自家一畝三分地,陳華說什麼,下麵就要實施。

規劃工業作坊,是陳華去江南前大概的想法,他也不願看見回來霧蒙蒙的藍田縣,所以,在囑咐羅平的時候,陳華特別強調了監察力度,相信羅平不會掉以輕心。

是時候該把水泥的事找個適當的時間向老李推薦了,畢竟這是項利國工程,老李一定會支持。說不定還會撥銀子下來,支持陳華擴建水泥作坊。

就在陳華渴望,能夠擁有大量水泥時,在水泥作坊監督的李恪,給陳華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在新燒製的一批水泥留底廢渣下,發現了像珍珠一樣的晶體。這種晶體,能夠發光,形狀如珍珠,李恪不知此為何物,為此他還親自抽空把那晶體小心包起,送到陳華那兒,陳華看了那晶體後,表麵沒多大驚訝,但內心已經樂開了花。

沒想到啊,李恪在燒製水泥的時候,居然弄巧燒出了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