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書院開學已經有月餘的時間,春耕的時候放過假,全體學生趕下山去莊戶上體驗勞動人民的生活方式,再把這些學生召回來的時候,個個曬黑了不少,做事兒都有一種拚勁兒,勞動讓人懂得糧食來之不易,艱苦的環境能磨練人的意誌,接受過勞動教育的學生,再回來書院上課,那又是一種不同的精神麵貌。
至少,作為玉山書院的院長,陳華認為玉山書院的學生,真正受到了不虛假的教育方式,他們能成才。
經過開春的擴招,加上原來書院的學生,接近一千人的書院,規模已是頗大,雖然裏麵的學生,有些人的出生家庭都是最底層的,這種學生占了大半,長安城的貴族都嘲笑,玉山書院占著天下最好的房子,收了一幫交不起學費的學生,玉山書院遲早要出現財政赤字。
根據每個學生,在招生考卷上,偏重某些領域答題的強項,玉山書院細分了不少個係別,這都是開天辟地的,諸如,文學係、數理係,醫學係,地理係,化工係,體育係,等等,都有一個有名的老師負責,而且,玉山書院衡量一個學生,足夠優秀的方法,並不是靠科舉或者考試,而是采取從來沒聽說過的學分製。
所謂的學分製,就是規定一個學生在玉山書院讀書期間有一百二十個學分,這就意味著,所有學生在兩年時間內必須要修滿這些學分,才能真正從玉山書院畢業,別小看這一百二十個學分,那可是要接受玉山書院最嚴酷的考驗,幾乎德智體美勞各方麵都要取得不錯的成績,並且得到夫子的認可,才能拿到玉山書院的結業證明。
弄不明白,玉山書院沒事兒搞出這麼一套教學模式幹什麼,就好比他們的老對手國子監,裏麵的學生,大多都是從其他州府趕過來頂尖的學子,寫文章那是沒的說,教書的夫子也是一個勁兒灌輸他們科舉考試的重點,簡直是專門為了科舉,為了考狀元,把他們當成取肝的鵝來培養。
在這些係別當中,陳華負責的數理係頗受所有學生的歡迎,玉山書院並不阻止一個學生可以兼修其他學科,博文通廣,這樣的學生都是天才,隻要有精力,你就可以學習任何想學的知識。如果有人能夠在兩年讀書的時間裏,拿到玉山書院所有係的結業證明,那麼學校的榮譽牆上,就會刻下他的名字。
這話是院長大人在開學典禮的時候親口承諾的。學生們聽的激動連連,大有搏一搏的雄心壯誌。
圓規,咫尺,三角板,量角器。這套簡單的幾何設備,是玉山書院派發給所有數理係學生上課必備工具,發明者是那個受人敬仰的院長大人。他本來是打算,教完算學後,然後補充點幾何的知識,讓這群學生見多識廣,結果地理係的老蘇把這套工具搬了過去,口口聲聲說這是莫大的發明,地理測繪有福了。
好吧,玉山書院內部之間,所有的發明都是可以共用的。老蘇其實特別愛從其他係學來精髓,甚至還有挖人的念頭,有學生編了一句話,地理係,職業挖牆角,長城都能挖掉,笑。
大教室,桌椅什麼的,都是嶄新的。李泰可不會偷工減料,用上好的楠木做成桌椅板凳,每個教室都安放整齊。巨大的黑板,釘在了教師正前方的講台上,有了這黑板,上課太方便了,用石灰做成粉筆寫黑板上,上課就比較立體化,比起用沙盤省力不少,據說國子監也偷偷換了沙盤,改成了黑板授課,赤果果的盜版行為啊,可惜沒有專利產權,否則一定要讓國子監賠款道歉。
陳華教授的算學入門課,是學習一到九,九個阿拉伯數字。幸好數理係的學生,進來之前,已經有算學的功底,這九個數字很簡單,也容易記住,一堂課下來,大多都掌握了。
九個數字,隻是算學基本。第二堂課,陳華就把講課的內容提前了,開始教十以內的加減法。算學課的學生,大多都是十八歲以下,十二歲以上的人,算學功底在那兒,加減法很快也學會了。他們覺得算學也就這麼簡單,夫子上麵講一遍,他們都會了,課堂上討論的聲音就大了些。大有才跳進了一個小井,就以為看到了整片天。
也不刻意打擊這群學生,陳華把講課的內容大批度的躍進。他開始教一百以內的加減法。難度一下子就提高了,學算學的學生立刻就像陷入了泥潭裏麵沉甸甸的拔不出來。不過,這批學生也足夠聰明,花了幾天時間,有一大半的人,總算弄明白了怎麼樣計算,還有一小半的學生,死腦筋一樣,怎麼都算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