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眾人的替罪羊(1 / 2)

房玄齡綠著一張老臉,別提多難看了,剛才有人說杜荷剽竊的時候,這老頭和杜如晦相交那麼好,居然沒有站出來反駁,說他相信杜荷的為人,典型的看好戲心態,現在幕後造謠者被揪出來了, 不是別人正是他不成器的兒子房遺愛。

那敗家子,簡直丟大臉了。

養不教,父之過,房玄齡忍氣吞聲,心裏想著回去再收拾那敗家子,合計著,是否也給房遺愛謀一門親事,最好對方是個能管住他的悍婦,好好管一管這個兒子的頑劣風氣。藍公主李藍藍就不錯,雖說年歲大了房遺愛幾歲,女大三抱金磚,也說得過去。

心裏如此想,也就有了初步的打算。房玄齡的地位,向老李求一個公主,那肯定是允許的。這事兒還得私下說,他也不想當著群臣的麵,和聖上討論家事,然後被笑話拿兒子謀取利益。

一個剽竊的小小風波,波及了兩個紈絝未來坎坷道路。詩會還是要繼續的,並非因為中途的插曲,把詩會晾在一邊。國子監那麵,因為汙蔑不成反被虐,也就有有誌之士站起來做了一首氣氛融洽的詩,無非是讚美天氣暖和君臣和諧的馬屁詩。

關乎聲譽問題,國子監也開始發力的,諸多學子,都拿出自己壓箱子的詩出爐,其中倒是有幾首看得過去,語言意境頗好的詩,讓大家讚歎不絕。不過,很快,國子監的詩接龍,就被李淵團隊的人轟掉。

馬周一人挑起了李淵團隊的寫詩重任,他產量不高,包括先前那首偶做,到現在才寫了三首,第二首詩,也並不是特別突出的,等到了第三首詩,寫順暢了,意境自然就提上去了。並且大有憑著此詩傲視群雄的意味。

馬周第三首詩,題目《浮江旅思》。

乍看,因該是屬於早已打好腹稿的,存貨一類的詩文,估計也是專門為今年詩會準備的。

《浮江旅思》的頭兩句。

太清上初日,春水送孤舟。山遠疑無樹,潮平似不流。

憑這兩句,此詩,已經算是極好的。特別是山遠疑無樹,潮平似不流。放佛馬周自己站在船舷遙望那青山,隻見綠線一痕,看不清樹木;江麵寬闊加之潮水上漲,江水好象不流動了,如此花筆墨描述出一幅直觀遠山近水更多地反映出馬周自己對世事淡然的心態。身為禦史台監察使,馬周其實是拿著金牌的監督全天下的官員的人,但真實情況卻不是如此,他在禦史台其實是不受待見的,此詩亦可說,他多少知道自己終究是在禦史台混不下去的真相,有點酸酸的味道就是,馬周此詩,也亦可說,他強調自己現在身處的環境,無論怎麼樣,都影響不到他,多半是書呆子的通病吧,自恃清高了。

接下來筆鋒突轉,立刻點墨寫出。

岸花開且落,江鳥沒還浮。

很隨意,樂觀的心態,看岸邊花開花落,江鳥飛起落下。

最後,便是一句精神升華製高點的共鳴。

羈望傷千裏,長歌遣四愁。

豁然的心態,立刻就顯現了出來。

總的來說,詩會進行到現在,這首詩,應該是今天詩會,迄今為止,寫出最好的一首詩。

馬周這麵,這首《浮江旅思》的詩寫出來,立刻就有人開始四下傳唱。

引薦馬周入李淵團隊的李倩雪,是第一個捧著馬周的詩,仔仔細細地念了三遍。去年詩會,他雖然對這個從山東來的窮書生有所了解,他因為一首何惜鄧林樹,不借一枝棲。一躍成為禦史台監察使,也算平步青雲了,可今天他寫的詩作念出來,卻是別有一番味道。

太清上初日,春水送孤舟。

山遠疑無樹,潮平似不流。

岸花開且落,江鳥沒還浮。

羈望傷千裏,長歌遣四愁。

李倩雪念著馬周的詩,尤其是那句,羈望傷千裏,長歌遣四愁。她心裏終究是覺得馬周其實挺逗的,也算是呆子書生的通病吧,不然怎麼寫出如此豁達開朗自我安慰的句子。

“女兒,你也來點評點評馬大人這首《浮江旅思》。看它和你心中的才子比起來,究竟還差了多少。”武輕眉其實一直都認真地聽著詩會,每個人念出來的詩的,隻要是她覺得是好詩,就會當即用筆墨記下來,她隨手帶著的那個小冊子上,已經記下了不少詩文,也是準備留著以後出一本詩集的。馬周那首《浮江旅思》,剛剛出爐,武輕眉其實就已經開始抄錄了。詩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詩,但自要是讓她評論,其實,她多少是隱隱期待某個人今天能夠來到詩會現場,然後親自做一首詩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