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閑成了社會問題(1 / 3)

忽然,閑成了社會問題

1

這是發生在我們眼皮底下的全球變化。近20年,人類忽然不得不麵對一個困惑的新問題:空閑時間越來越多。隨著技術發展效率提高,世界經濟所需總工作量減少,而世界人口卻翻倍增長,於是工作世界,變成空閑世界。

這個曆史性巨變,速度越來越快。隨著經濟全球化,也漸漸變成一個全球現象。已經到了這樣一個階段:需要一套哲學,把簡單的玩字理論化,閑出一個理由。

曾幾何時,“時間就是金錢”,是改革的銘言;“莫等閑,白了少年頭”,是長輩敲打的警句;韋伯論“新教視工作為天職,構成現代化的倫理基礎”,理論家還在做模擬研究,在儒家中找對應。

忽然間,一切成了曆史。《萬象》2004年10期開篇文字:“這年頭,如果有誰沒有聽說過,期待過Doom3(新版電腦遊戲)的話,那一定是中文係的老教授了。”括弧裏的話是我加的,因為可能還有個別幾個讀者,對電腦遊戲的知識,與“中文係老教授”一樣可憐。

要從感性上了解現代社會的空閑,隻消去看一看中國各城市的“網吧”:幾十排電腦座無虛席,五六百甚至上千青少年,在埋頭打遊戲,無邊的窸窣聲,蠶齧桑葉似的。此景象壯觀,讓人腦子轟然一震。都是應當好好學習正經工作的年齡,除非失火,社會並不注意寶貴青春的浪費。

許多人曾視足球迷為玩物喪誌,為耽誤生產擔憂,結果證明是杞人憂天。英超,西超,德甲,意甲,遠在中國的許多球迷不願放過,歐洲杯賽事,更是屏幕發磁,難以割舍。歐洲下午晚上球賽,中國已是午夜淩晨,很多人請“病假”也得看。2002年世界杯在日韓舉行,《書城》有文章,說八成人看足球去也,百業照樣運轉。果然,舉國若狂的韓國日本,GDP不降反升。

夜過漢口吉慶街,天天如除夕之夜;偶走成都,茶樓又熙來攘往;重訪重慶,火鍋席沿江數裏;落到小城,一街霓虹桑拿按摩;在麗江大理遇到中西青年,隻求在酒吧山水中度一生。最近十年,我驚奇地發現,周圍以“懂得享受生活”自豪的朋友,突然增加好多倍。甚至讀書人“知識分子”,不少人麻將方陣沉醉通宵;在校大學生,打牌無聲半夜燈戰;走進老百姓家,則日日等電視連續,個個說明星八卦。暴富之族,更覺得要玩得痛快,才對得起自己。

中國社會“全麵市場化”十多年,給人民生活帶來的最大變化,是全麵消閑化——社會絕大部分人突然發現,生活中首先需要弄清的,竟是如何消受空餘時間。

25年前,我第一次到西方。那時中國每周48小時工作,一年隻有57個休息天;當時歐美每周雙休,聖誕元旦連休,一年四周帶薪休,全年休假日約136天,是中國的2.5倍。聖誕長休時,街如鬼城。必須預先購置食品,才得免挨餓。我覺得歐美人太懶,西方在走下坡,未來屬於辛勤工作的東亞人。

90年代中期,中國進入市場社會,也進入休閑社會,周雙休,三大黃金周,每年休假日狂升至114天。這次五五規劃帶薪休假四周,一旦實行,休假日將接近每年140日,大致上工作3天,休息2天。中國的休閑,將超過歐美水平。

西方國家似乎看到了被中國趕超的危險。美國正在認真討論是否周休3天,或是年休3個月。英國這樣工會勢力很大的國家,已經開始實踐:2004年11月,倫敦地鐵工會宣布,已經與公司達成協議,每年帶薪休假2個月。其他工會立即向資方提出類似要求。一旦各大工會攻下這個目標,歐洲將與中國比翼雙飛,年休假日140天。

看來,世界大展趨勢,是朝180休假日進軍。不久的將來,可能在2015年左右,會施行工作一天休息一天。再往後如何,無法想象。超智能時代,效率越來越高,工作總量隻會更少。

因此,即使工作的人,將用一半的時間於休閑,“休閑”不是“休息”。工作7-8小時之後,睡眠之外,有5-6小時“休息”放鬆,用於消除疲勞,精力充電。現在說的114-180休閑日,目的不是為了更好地工作,而是為休閑而休閑。

此外還有“人生休閑”:工作之前的20-25年華,可以說是用來“準備走上工作崗位”;而退休之後,就是絕對地“為休閑而休閑”,隨著平均壽命加長,人生休閑正在急速延展。

中國退休年齡之早,早就把人生休閑量推到世界第一:以50歲退休計算,人生隻有1/3工作年齡,25至30年。按每天7小時工作計算,人生隻有6%時間在工作,平均每天工作僅僅一個半小時。

歐洲國家,因為工作人口不足,養老危機,正在提倡女65男70退休製。歐洲反年齡歧視(Anti-Ageism)團體甚至提出新概念:“不能以年齡為理由辭退任何人,退休時間應由每個人自己決定。”這些團體正在遊說歐盟議會。西方在“人生休閑”上,很可能倒退,中國可以放心穩占世界第一休閑大國位置。

我們是否意識到已經進入一個全新世界:一個經濟,政治,文化,都不得不圍著休閑轉的社會?這是一個世界性問題,更是一個中國問題。

2

首先說清楚:貧窮國家(例如非洲)的空閑,貧窮地區(例如中國大部分農村)的空閑,就業不足的空閑,是強加於窮人的空閑。雖然本文暫且不討論空閑背後的權力關係,集中討論空閑的後果,這並不是說作者有意忽視“被迫空閑”的階級原因與國際原因。

說現在“有閑階級”已經倒轉:富人忙窮人閑,富國忙窮國閑,未免以偏概全。就業不足到處存在,連富國俱樂部經合組織30國,甚至“七大國”,都難免陷入高失業。而發展中國家,許多血汗工廠礦井裏,工人依然超長時間工作。

如果空閑肯定是個好東西,那麼強國和富人會盡量留給自己,弱國與窮人會越來越辛苦忙碌,空閑被剝奪;如果空閑是個壞東西,那麼強國富人會盡量推給別人,弱國或窮人會越來越悠遊,空閑累積。至少目前,兩種情況都存在,也就是說,空閑本身既好又壞,似乎全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