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六章 欲聯金 滅西夏(1 / 2)

就在趙構因為秦天德的請求騎虎難下進退維穀的時候,事情突然出現了轉機,原本一直傲慢無禮的西夏使節忽然快步來到高台之下,對著高高在上的趙構跪了下去。

他跪下後,兩手著地,拜頭至地,停留一段時間,這才抬起頭來。這還沒完,緊接著他再次引頭至地,稍頓即起,然後兩手拱地,引頭至手而不著地。。。。。。

他跪在地上的繁文縟節委實折騰了一番,廳堂內所有的人都看呆了,因為西夏使節此舉對趙構行的是大禮——三叩九拜的重禮!

怎麼會這樣,難道真的是被秦天德剛才聯金滅夏的那番話嚇住了?要不然一直跟大宋關係的不和的西夏使節,為什麼前倨後恭,而且態度轉變的這麼快呢?

“大宋皇帝,在下適才隻是開的一個玩笑,絕無藐視大宋皇帝之心,更無挑釁大宋威嚴之意。懇請大宋皇帝心懷仁慈,莫要因為在下一時的無禮而使得兩國百姓遭受戰火塗炭,更使得貴我兩國和平多年的局麵再次打破。”

這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

如今陪同趙構在同文館接見各國使節的朝中大臣都是老謀深算之輩,哪裏會聽不出秦天德剛才那番說辭隻是氣話罷了,而且秦天德的提議對大宋極為不公,趙構怎麼會同意呢?況且這麼重大的事情,金人使節根本做不了主,所以看似秦天德說的天花亂墜,實際上此事八字還沒有一撇。

隻是西夏使節怎麼會被這種無稽之談嚇住了?如果不是被嚇住了,那為何會對趙構行三叩九拜的重禮,還說出這麼一番求和的話來?

趙構也有點發懵,事情變化的實在是太快了,快到讓他這個經曆過不少大場麵的皇帝都一時接受不了。

剛才他還因秦天德請戰一事而舉棋不定,甚至希望西夏使節能夠主動認錯,這樣也好有個台階,他可以順水推舟的拒絕了秦天德的提議。

結果眼下的情景真可用心想事成來形容,他剛產生了那個想法,隻不過瞟了眼西夏使節,對方居然真的認錯了,而且對自己行了三叩九拜的大禮,這不是在做夢吧?

自西夏建國以來,宋與西夏就沒少了戰爭,靖康之變前夕,大宋最為強悍最為精銳的西軍,可不就是在跟西夏連年的戰鬥中磨練出來的麼?

以往西夏使節也沒少出使大宋,可從來沒有過西夏使節對當朝帝王行三叩九拜大禮的先例,這不能不讓趙構驚奇的內心中多了份沾沾自喜。

趙構這麼一猶豫,西夏使節的內心更加淩亂了,他再次磕了三個響頭,端起雙手恭敬的說道:“大宋皇帝陛下,若是因為在下剛才的無理舉動觸怒了您,在下願意接受懲戒,隻求您看在天下黎民的份上,莫要讓兩國再起戰禍了。”

西夏使節不是完顏宏達這樣的草包,此番出使大宋,帶來了如此難解的題目,實際上就是為了羞辱大宋,同時還包有其他的禍心。

所以他是一個聰明人,但正是因為他的聰明,才使得他認為,秦天德提出的聯金滅夏之舉並非一時口快,而是宋朝預謀已久的!

秦天德是半途才來的,而且看身上的官服品秩不高,聽其言談也是粗莽無禮之輩,可就是這麼一個家夥,居然對西夏的地圖如此熟悉,更是對西夏這兩年內發生的事情了如指掌,這能是巧合麼?

秦天德早先所說的“西夏朝中不少大臣與契丹餘孽勾結,尋機光複大遼”確有其事。前兩年,夏州統軍、契丹人蕭合達因不願臣服於金而以夏州叛仁孝,聯合契丹餘部,以複興遼朝為號召,占據西平府、鹽州。

這場叛亂前不久才算平息,可是卻大大減弱了西夏的國力,西夏仁孝皇帝為了鞏固其地位,不得不借助於金國的威勢。

為此,仁孝皇帝向金國請置榷場,與金互市,得到允準。此後,金國相繼在綏德州、保安、蘭州、東勝、環州等地置榷場,與西夏貿易。金自榷場買進馬匹、珠玉等,夏則向金購進絲帛等物和生活必需品。

這件事,秦天德雖然言語不詳,但依然在話中點明,更重要的是,秦天德後麵的那番話聽得西夏使節心驚肉跳。

“宋軍借道金國鳳翔路,直插西夏中興府;金軍從太原府延安府等地出兵,發兵夏州,直搗中興府”,這番話聽起來簡單,可是對於西夏人來說,再明白不過了。

中興府是什麼地方,那是西夏的國都,而金國鳳翔路、太原府、延安府都是距離西夏國都最近的地方,夏州更是西夏東邊的門戶,防的就是金國!

西夏使節對宋國有所了解,看得出秦天德隻不過是個文臣,而且是個品秩較低的文臣,可就是這麼一個人,居然能夠一口說出了這些地名,若非宋朝君臣早有聯金滅夏之心,還能怎麼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