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七章 憨秦三痛毆狂朱熹(1 / 2)

“令尊可是朱鬆朱喬年,號韋齋先生?你可是出生於南劍州尤溪,後隨母遷居建陽崇安五夫裏,,師從劉子翬的朱熹朱元晦麼?”

秦天德被驚住了。部分史料中曾有傳聞,說是朱淑真和朱熹有親戚關係。有的說朱淑真是朱熹的侄女,有的說朱熹是朱淑真的堂弟,等等等等,各種說法不同,也無從考證,不過如今看來,難道說朱熹真的是朱淑真的堂弟了。

“官人你聽過堂弟?你怎會對他的身世這般了解?”朱淑真眼中露出驚喜的光芒。她是官宦人家出身,自幼飽讀詩書,嫁給秦天德之後發覺了秦天德身上的一點神秘。

當秦天德能夠猛地說出一個陌生人的來曆時,往往代表著這個人有大才,而且會得到秦天德的看重,委以重任,施展抱負,成就功名,看看周必大如今就知道了。

朱熹也是一愣,旋即說道:“姐夫從何人口中得知我的來曆?不過我尚未加冠,因此家中長輩還沒有刺字,不過我曾聽聞,家中長者打算賜我元晦二字,不知姐夫如何得知?”

震驚,絕對的震驚。秦天德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娶了朱淑真之後,竟真的會跟一帶理學宗師朱熹扯上關係。

“咳,那個,是我失言了,快,坐,坐。”

震驚的不隻是他,朱熹同樣極為震驚,想不到秦天德居然會對自己的家世如此了解,就像認識自己似的。可是看秦天德臉上的驚愕,明顯是第一次見到自己,他怎麼會知道自己這麼多事情?

秦天德此時在大宋的口碑極佳,不但因為扳倒了秦檜,更是因為重用名臣,等到秦天德今日在大慶殿內對金人的那般狠厲傳揚開去,名聲會達到一個高峰。

秦天德慧眼識珠,不拘一格提拔年輕俊才之事也早已傳開了。想那周必大和陸遊升任縣丞主簿時,也不過十七八歲的年紀,絕對是讓眾多讀書人眼紅的事情。

如今隨著秦天德的強勢崛起,陸周二人更是搖身一變成為七品監察禦史,這是多少人讀書人奮鬥一輩子都很難得到的位置。

雖然秦天德是秦檜的侄子,不過能夠做到大義滅親,不與秦檜之流同流合汙,更是得到趙構的器重,這使得朱家願意跟秦天德拉上關係,也想讓朱熹能夠跟在秦天德身邊多磨練磨練,將來光耀門楣。

朱家的心思秦天德很清楚,這也是人之常情。這些日子來,秦非夫婦雖然一直留在錢塘,可是秦家的不少親戚都派人前來拉扯關係,得些好處,有的甚至更希望能夠憑借他的照顧,踏入仕途。

這些人基本上都被秦天德打發走了,如今的秦天德並非秦家的那個秦天德,所以絕對不會有任人唯親的心思,此舉雖然使得不少親戚心懷不滿,不過倒也替他博得了一些美名。

“朱熹,本官問你,你可願前往淮陰任職,暫代主簿一職,積累些為官經驗,等待明年春闈一舉成名?”

“淮陰縣?”朱熹眼中閃過了一絲猶豫。

“怎麼,你不願意?是擔心被即將到來的戰火波及麼?”

“當然不是。”朱熹來到臨安後,已經知道了今日早朝上發生的事情,“隻是淮陰縣令乃是秦二。。。”

他的話並沒有說完,秦天德卻明白了,最根本原因是秦二出身低微,朱熹這樣的讀書人看不起他。

這種現象在秦二在淮陰任職主簿、縣丞時一直都存在。不要說趙鼎這些被發配過去的,就連陸遊、胡銓對秦二都有些輕慢,若不是看在秦天德的麵子上,秦二當真是舉步維艱。

這是古代讀書人對普通勞動人民骨子裏的一種輕視,是長期存在很難消失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莫說秦二這種出身於秦府奴仆的人,就連一些有錢的商人都會被窮的叮咣亂響,但卻是飽讀詩書的讀書人看不起。

“堂弟!”朱淑真了解秦天德,也知道秦天德對待府中下人的態度,更是清楚秦二秦三在秦天德心中的分量,當即就要攔住朱熹的話頭。

“無妨,真兒,讓他說下去。”出奇的是,秦天德卻沒有阻攔,反而將守在門外的秦三也叫了進來,“三兒,你也來聽一聽,長長學問。”

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如今秦天德獨掌大權,朱熹也存了顯露才能的心思。若非秦天德扳倒秦檜,重整被秦檜等奸臣弄得烏煙瘴氣的朝綱,朱家絕對不會讓朱熹前來,甚至對秦天德都心存鄙視。

“姐夫,既然你讓我說,那我就有話直說了。”朱熹直起了身板,在秦天德和朱淑真麵前來回踱著步子,“姐夫如今深受太上皇恩寵,能夠獨攬大權,但卻不依仗權勢恃寵而驕,反而任用賢臣,此乃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