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六章 都是天書惹的禍(1 / 2)

“老韓頭,我這本所謂的‘天書’,你看的如何啊?”看到韓世忠臉色大變,秦天德斜靠在椅背上,輕笑著,淡淡的問道。

韓世忠“唰”的一下,就像是抓到了什麼燙手的山芋一般,慌忙將手中的那本冊子丟回了桌上,意味深長的看了眼秦天德,搖了搖頭說道:“老夫什麼都沒有看到,什麼也不知道,今日隻是來問你,問你為何要跟金國簽訂新的和議,賠償更多的錢帛!”

韓世忠臉上雖然很是鎮定,不過心中的猶如翻滾的油鍋一般再難平靜。

他原本並不是太相信傳言中的什麼天書,隻不過就他所了解的秦天德,除了有一些未卜先知的本領外,身上也的確透露著一些神秘的東西,而且行事風格詭異,許多直接表現出來的東西往往與最終的結局背道而馳。

在他看來,無外乎有兩種可能。一是真如傳言所說的那般,秦天德手上的確握有所謂的天書,使得秦天德往往能夠先人一步洞悉先機,從而布下各種手段;另一種可能則是秦天德手中還握有不為人知的秘密力量,確切的說是一個類似於間諜的組織,在暗中替他搜集情報,使得秦天德彙總各方麵信息,從而做出相應的決斷。

他此行的目的實際上就是想要得到確切的答案,而如今他得到了。

至於說秦天德白白放棄眼下大好時機,以及將每年向金國繳納的歲貢翻倍,他破門而入當麵質問其實隻是一個幌子,他才不相信秦天德會屈服於金人。

要知道他是最早開始留意秦天德的人,別的不說,隻說秦天德在淮陰時誅殺一隊金人百人隊,他就確定秦天德不會像秦檜那般成為金國的走狗。

再說了,秦天德雖然年輕,但是心思手段卻是老練,若是僅憑他對幾件事的態度而輕下判斷,絕對是個錯誤,秦檜這個前車之鑒,還不夠說明麼?

聽到韓世忠自相矛盾的話,秦天德臉上的笑意更盛。

他敢讓韓世忠看這本冊子,就不怕對方會將裏麵的內容宣揚出去。韓世忠畢竟是武將出身,明白宋朝重文輕武的國策,而且這裏麵涉及的事情極為嚴重,韓世忠絕對不會願意牽扯在內的。

“老韓頭,回建康府吧,短期之內不要回京,好好教導嶽雷,他是大宋下一代的希望之一,或許在後世會有良臣傾囊注心血,鵬舉後人定中原的美譽。”

大宋下一代?你的意思是說你跟老夫等人是一代人?

韓世忠嘴角抽動了幾下,最終沒有將這句話說出口,而是試探的問道:“你打算在京城掀起一場血雨腥風?”

秦天德沒有直接回答,拿起了桌麵上的小冊子,晃了幾下,然後塞回袖中:“若是我想,隻憑這個,就能讓朝中大換血,這其中恐怕還會有不少官員人頭落地。”

韓世忠此刻臉上已經變得嚴肅起來:“秦天德,老夫知道你非同常人,這就返回建康府,不過你需謹記,切莫被利欲熏心利欲,被權力蒙蔽了心思,步了秦會之的後塵。”

這是韓世忠丟下的最後一句話,說完之後不等秦天德開口,轉身離開。

對於韓世忠的最後一句話,秦天德還是較為感激的,畢竟韓世忠還是在替自己考慮,說明韓世忠至少在目前來說還是信任自己的。

在秦檜倒台前,他通過種種手段弄到淮陰的人,除了陸遊周必大陳規一如既往的信任他,王貴在朝中雖不言語,私下裏跟自己的走動下少,不過許多行動還是能夠表明對自己的支持,至於嶽雷那更是不用說,那是他的小舅子,能不信任他麼?

不過其他人就不一樣了。像是趙鼎張浚這些因他而被貶往淮陰的家夥,並沒有因為看到淮陰的變化而對自己產生太多的信任,如今已經跟李光聯合到一起,開始算計他,想要奪回他手中的權利,確切的說是本該屬於士大夫階層的那部分權利。

這倒也正常,他早就有這個心裏準備,隻不過讓他較難接受的是胡銓這個家夥回京後,居然也開始慢慢疏遠自己,這讓秦天德心中有些難過。在淮陰時胡銓與他之間的配合也算默契,做事也經常會替他著想,可這些日子來,胡銓已經很少來他的國師府,很顯然是不想讓趙鼎那幫老家夥誤會。

至於範同,秦天德根本不放在眼裏。範同的那點心思他知道的清清楚楚,而且也早就有了相應的製約手段。若非範同對他來說還有一定的價值,例如此番出使金國恭賀完顏亮登基,他早就下手罷黜此人了。

韓世忠離開的很是時候,因為小半個時辰後,金國使節蕭裕來到了國師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