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零章 賑災第二步之義利之辯(1 / 2)

“本國師決定,朝廷組建的船隊,自今日起交由戶部掌管,希望官家準許!”

朝會剛剛開始,秦天德橫跨一步開口說道。

他這麼一開口,著實讓百官吃了一驚。

以往的朝會,秦天德很少會先開口,往往都是其他官員先上奏折,不論是是公事還是針對他的設計,他都是到最後才表態的。

因此趙鼎等人已經商量好了,打算一上朝就聯合參奏秦天德,哪想到秦天德居然一反常態,率先開口,這打破了他們之前的計劃。

“為什麼!”涉及到權利之爭,禮部尚書杜洪自然不肯輕易放棄,“官家,自從太上皇將船隊交由禮部,微臣與禮部諸多同僚自問盡職盡責,將我大宋的威名遍布海外諸國。相官家登基大典時,萬國來朝,聲勢何等壯觀,諸國為官家聲威所震,其中也有禮部諸多同僚的努力,官家怎麼因為國師的一句話,就改變了太上皇當年定下的規矩?”

要說趙眘現在也算很是可憐,由於秦天德過於強勢,雖然每次朝會朝臣開口都是向他上奏,但他實際上就像一個傀儡一般,沒有什麼權利,隻能看著秦天德與其他大臣相互爭辯,以至於連戶部尚書杜洪這樣的醬油派都不太將他放在眼裏。

趙眘對秦天德算是恨到了骨子裏,不過他知道自己目前抗衡不了秦天德,不論是史浩還是嶽震,包括趙茜在內,都勸他韜光養晦,放任秦天德做大,等到天怒人怨時,隻要輕輕一推,必定轟然倒塌。

幾乎被秦天德完全架空的他已經從嶽震身上學到了一點,那就是秦天德曾經告訴過嶽震的,不動則已,一動必以雷霆之勢,一舉功成。

這一次秦天德公然貪汙戶部官銀,他就認為是一個機會。他清楚的記得趙鼎密奏時的那番話,其實就是為了得到他的支持,不過從趙構那裏得來的消息卻讓他有些懊惱。

他是和趙鼎一起去求見趙構的,當趙構聽完了趙鼎的話,根本沒有任何表態,隻是淡淡的說了一句知道了,再沒有多說什麼。

趙構如今雖然退位成為太上皇,但是朝中百官大多都是趙構在位時所提拔的,而趙眘又是孝字當先,可以說如今大宋的權利實際上還是落在趙構的手中。

以往的皇帝在退位之前,大多都會給太子安排好可用之人,先是將這些人貶斥,等到太子登基,再將這些人擢升,使得這些人對新皇忠心耿耿,這是皇家慣用的手法之一。

趙眘不是趙構親生,也沒有當過太子,趙構根本沒有給他鋪過道路,尤其是他被秦天德架空,這使得朝中許多官員對他都有些輕視,甚至有官員曾經跑到德壽宮,懇請趙構重登皇位。

趙構在朝中的威信自不用說,隻要趙構支持,秦天德絕對難以幸免,不過趙構似乎並不在乎秦天德貪汙,即便是趙鼎多次強調運進國師府中的那些木箱,所裝銀兩有數百萬,趙構也隻是輕輕一笑,隨意丟了句“秦愛卿不會那般”,就練字去了。

趙構退位之後,可謂修心養性,終日裏練字作畫,怡然自得,從不幹涉朝政,但對秦天德的寵信,讓朝中官員包括趙眘在內都感覺“令人發指”。

秦檜兵變當日,秦天德奉詔進入選德殿,究竟和趙構商談了什麼,成為一個謎,一個讓所有官員挖空心思絞盡腦汁都想能明白的謎。

而時下的德壽宮太監總管王富貴和德壽宮侍衛統領遊少堡,則成為了眾多官員打探這個秘密的對象,隻可惜這二人都是守口如瓶之輩,但凡有人言語中涉及到兵變,立刻沉默不語。

趙眘看得出趙鼎似乎對利用這個機會鏟除秦天德抱有極大的信心,可是當他把趙構的反應告訴沈浩,讓沈浩替他拿個主意後,沈浩第一反應就是這件事裏麵有古怪,建議趙眘不要輕動。

而嶽震也提出了他的見解。他雖然年紀不大,對朝中的鬥爭不太明白,不過卻從自己的角度給趙眘提出了參考意見——秦天德絕對不是那種會輕易吃虧的人,更不會輕易留下把柄,而且秦天德不缺錢,犯不著大張旗鼓的侵吞戶部官銀。

秦天德如今的家產有多少,嶽震不知道,不過他卻從嶽銀瓶的口中聽到過一句話,是嶽銀瓶的感慨,說秦天德如今的家產恐怕能比得上當年的秦檜。若非她知道府中每個月都會從泉州、淮陰還有錢塘受到大筆的銀錢,她都會懷疑秦天德貪汙腐敗。

秦家在那三處的生意她都清楚,秦天德也沒有瞞她。

得到了沈浩和嶽震的建議,趙眘已經打定主意置身事外,放任秦天德跟趙鼎一夥爭鬥,他現在要做的就是隱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