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天德臉色開始變得難看:“你的意思是說,因為你落榜所以憎恨本國師了?”
“不是憎恨,是失望!”
“書生混賬!”秦天德大罵一句,手中的折扇狠狠的打向了書生的腦袋。
他感覺自己被眼前著個年輕的書生戲弄了,麻痹的原因居然是落榜,還他娘的是失望,老子用得著你失望麼!
秦天德這一出手,秦三和秦正自然不會旁觀,當下擼起袖子,抄手便要開打。
正在這時二樓突然傳來了周必大的聲音:“大人手下留情啊!”
聽到周必大的聲音,秦天德攔住了秦三和秦正,衝著攔住周必大的蘇子牧說道:“子牧,讓子充過來。”
“多謝大人手下留情!”周子充跑進二樓大廳內後,徑直來到年輕書生身邊,小心的扶起了他,關心的問道,“廷秀,你傷勢如何,怎會得罪國師大人了?”
被喊做廷秀的年輕書生揉了揉腦袋,斜了秦天德一眼,沒好氣的說道:“子充,這就是你推崇備至的國師,一個虛偽十足的卑鄙小人,你最好認清此人的真正嘴臉莫要再被他欺騙了!”
廷秀?聽到年輕書生的字,秦天德又產生了熟悉的感覺,而且比尤延之更加熟悉。
這小子也是曆史名人?
嗯,很有可能。子充青少年時生活漂泊不定,跟隨其伯父輾轉各地,遊曆各地拜師學藝,倒是可能認識不少人。物以類聚,能夠跟子充交好的,多半也應當是飽讀詩書之輩。
想到這裏,秦天德立刻問道:“子充,你怎會來此,他又是何人?”
“大人,他是下官好友。姓楊名萬裏,字廷秀,吉州吉水人。此番赴京趕考,奈何名落孫山。下官甚至廷秀之才不在下官之下,因此下官懷疑。。。
今日下官在太平樓陪同廷秀飲酒解悶,後來趕往大人府中,想拜會大人,可是卻得知大人外出,遍尋不得。哪知道大人竟來了此處,廷秀還冒犯了大人,希望大人原諒廷秀冒犯之舉。。。大人,大人,您怎麼了?”
周必大說了一堆,除了開頭的那句,秦天德根本沒有聽到耳朵裏。如今的秦天德腦子裏隻有一個念頭,運氣啊,大運氣,先是一個可能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尤袤,接著又是楊萬裏,而且楊萬裏的可能性遠高於尤袤,因為是周必大的好友。
“你是楊萬裏楊廷秀?”秦天德拉住了楊萬裏的手,眼中閃爍著燦爛的光芒,“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首《小池》可是你所作?”
楊萬裏,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傑出的詩人,漢族人。一生力主抗金,與範成大、陸遊、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更是開創了“誠齋體”詩,對詩壇風氣的轉變,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除了才華橫溢之外,他還學識淵博關心民生,曾獻《千慮策》,深刻總結了靖康之難以來的曆史教訓,直率批評了朝廷的腐敗無能,提出了一整套振興國家的方針策略,充分顯示其政治才能。
眾目睽睽之下,被秦天德一個大男人抓著手掌,而這個大男人眼中又閃爍著熱情洋溢的目光,楊萬裏心中就隻有一個詞能夠形容他此時的心態,那就是——膈應。
這秦天德莫非是好男風?可沒有聽子充說過啊,那他為什麼會是這般反應?楊萬裏很努力的想將手掌抽回,可是他算得上標準的弱不禁風,哪有成功的可能?
“那個,大人,這首《小池》的確是學生兩年前所作,還請大人放手。”
“哦。”秦天德應了一聲,這才發現自己的失態趕忙鬆開了手,但卻想要去拍楊萬裏的肩膀,結果被楊萬裏一扭身躲過了,楊萬裏更是躲到了周必大的身後,閃避著秦天德炙熱的目光。
秦天德今日之所以連續失態,是因為他不比往日,成為國師後,他太感覺自己手頭缺乏人手了,缺乏可以培養,能夠安邦治國的人才了。
趙鼎張浚之流的確是治國安邦的良才,可那些老家夥實在是太頑固了,他不得不去設計,來改變那些人對待自己的態度。計策是否能夠成功,不得而知,而且還需要時間,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那些老家夥才會掉進他的圈套。
但尤袤楊萬裏不同,這樣的年輕才俊,初出茅廬滿腔熱情,一心想要報國,容易接受新事物,他可以將這些人培養成陸周這樣的人物。
他的時間看似還有好幾年,可是準備功夫還有很多,他需要大量的人手,若是在金國內訌之際還不能夠準備好一切,那可就真麻煩了。
若是讓金國有“小堯舜”之稱的完顏雍登基,在想要北上伐金,恐怕就不可能了。因為史書上記載的清清楚楚,完顏雍是個開明的帝王,經過經過他的治理,可謂萬民歸心,金國統治區下的漢人由於生活穩定也都心服,再不將自己視為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