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四章 虎死威猶在,何況我沒死(1 / 2)

“麻辣隔壁的,老子勞心勞力為朝廷排憂解難,你們這幫家夥居然還百般刁難,連老子最信任的人都背叛了老子,這鳥破國師,老子還不稀罕幹了!”

“麻辣隔壁的”究竟是什麼意思沒人知道,不過後麵的話旁人都聽懂了,尤其是秦天德一邊說著話,一邊脫掉了朝服,狠狠的砸在大慶殿的玉石地麵上,這一舉動讓所有人都吃了一驚。

秦天德竟然會主動辭官,看樣子是受不了胡銓陳規還有陸遊周必大四人的參劾,心灰意冷怒而辭官了。

不知為什麼,趙鼎張浚幾人腦海中忽然浮現出秦天德曾經說過的那句“一切敵人都是紙老虎”,沒想到事情居然進行的這麼容易。

他們昨日前往國師府,就是為了勸說秦天德將手中朝權交還趙眘,重新恢複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局麵,從而實現大宋中興。

他們並不想將秦天德逼得太難看了,甚至都做好準備,若是秦天德接受他們的勸說,他們可以給秦天德三個選擇,一是繼續擔任國師,尊享榮耀;二是出知一方,提舉一路;三是辭官回鄉,青史留名。

可是不論他們如何苦口婆心,分析利弊,始終都無法使得秦天德產生半點動搖,無論如何都要死死握住手中的大權。

失望之餘,趙鼎等三人隻好下定決心,在大朝會上參劾秦天德,展開一場滿朝文武共同參與的倒秦運動。

不過他們還有一個顧慮,那就是要考慮到秦天德在趙構出尋得支持後,該如何應對,為此他們商量到很晚,才製定出幾個方案,如今卻一個也用不上了。

要說趙構能夠將秦天德封為國師,並且授命其攝政輔國,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秦檜事敗之後,朝中大多都是秦檜黨羽,人人自危,生怕卷入這場風波中,對於趙構的聖旨無人敢反對。而他們這些人都處於被貶被編管之中,有心無力,這才使得秦天德做大。

若是趙構現在禪位,下旨秦天德攝政輔國,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

趙鼎的思緒有些恍惚,似乎自己一幫人籌劃已久打出的致命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感覺使不上半分氣力,不過好歹最終的目的達到了。

範同嘴唇蠕動了幾下,說實在的他並不想這麼輕易放過秦天德,至少眼下就可以再參秦天德一條藐視君王的大罪,竟敢在朝堂上,當著趙眘和滿朝文武之麵脫掉官服還狠狠摔在地上,放在別人身上那就是死罪!

可惜他看到趙眘眼中露出的喜色,以及老對頭趙鼎等人眼中露出的輕鬆,最終放棄了這個不可能實現的想法。若是他在此時再參秦天德一本,欲置秦天德於死地,得不到趙眘的支持,趙鼎等人也會反對,並且再一次的得罪秦天德,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他是不會做的。

胡銓看到事態發展道眼下的地步,心中的震驚不亞於在淮陰時親眼見到了本以為一死的陳規。他一直懷疑秦天德又在布局,可若真是布局,這結果也太匪夷所思了吧,布局不到最後,居然把布局者自己陷了進去,這是秦天德想要的結果麼?

百思不得其解下,他轉頭看向了隊列末端的陸遊和周必大,想從這兩個人臉上找到答案,然而他卻發現這兩人臉上的震驚不比他少。

“國師大人且慢辭官!”就在所有人都以為秦天德辭官之舉已成定局的時候,朝臣中突然有人高呼一聲。

秦天德看也不看是何人阻攔,坐在地上的朝服上,直接將剛剛脫下的官靴隨意的丟到大慶殿中:“我意已決,難不成我辭官還不能讓你們滿意,非要將我置於死地不可麼!”

“大人誤會了,下官是想懇請大人在辭去國師一職之前,先準許下官請辭。”

嗯?

秦天德愣住了,慢慢轉頭看去,卻發現說話的是戶部尚書李瑜。

眼中帶著濃濃的不解之色,秦天德緩緩從地上站起:“李大人這是何意,莫非擔心官家因為大人不願汙蔑我而得罪官家麼?放心好了,官家英明神武,絕對不是那種小肚雞腸的人。”

“下官謝過大人好意,隻不過下官以為大人這般忠心為國之人,都因為不肯黨同,而落得了被逼辭官的下場,下官這種十三不靠的官員留在朝中也沒有半點作用了。”李瑜很是堅定的說道。

“說的好!”李瑜話音落下,又有一人開口說道,“下官亦請國師準許,辭去翰林侍讀學士一職,回鄉照顧高堂。”

看清了第二個開口的官員,大慶殿內頓時一片嘩然,連趙眘的臉色都開始變了。

出言附和李瑜的,正是秦天德在宣布賑災之策時,曾在朝中毆打羞辱過的翰林侍讀學士王君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