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一章 胡銓設局秦達入甕(1 / 2)

四大宣撫使,韓世忠、劉琦、吳璘還有鄭剛中,這四人對宋朝的忠心在史書上都是有記載的,秦天德對他們的信任絕非一時興起,而是有著可靠的根據。

在別人眼中,他是重武輕文,眼中過於重視武將,但秦天德自己很清楚,趙匡胤當初為何會製定下重文輕武的國策。

對於武將的信任,他並非盲目,所信任的也就那麼幾個人,除了名留青史史書稱讚的幾人外,再多的他也不敢那般信任了,萬一弄出個安祿山怎麼辦?

趙昚的支持並沒有打消李光的擔憂,眼看李光又要開口,擔心二人爭吵起來,左相趙鼎連忙搶先開口道:“國師大人心係百姓令人稱讚,但韓大人劉大人還有吳大人乃是武將出身,統軍作戰自不在話下,但若是說道治理一方,恐怕力有不逮。

縱然是鄭大人,既要整頓軍紀隨時麵對金人的攻伐,又要分心治理地方,恐怕亦會無暇分身有心無力。

不若由朝中選派文臣,加以輔助,可以使得四位大人能夠專於即將到來的戰事,又可以使得治下政通人和。

趙鼎不是在和稀泥,實際上還是在不觸怒秦天德的前提下,支持了李光的說法。朝中派遣文臣前往加以治理地方民生,使得軍政分離同時,又能夠暗中監察四位宣撫使。

秦天德也聽出了趙鼎話中的含義,略作思考後沒有拒絕,隻是強調一點,派遣的文臣必須恪守本份,不得隨意幹涉軍事,更不得搞小動作,掣肘於後。

派遣文官這件事自然就有趙鼎和張浚負責了。這二人都曾有過統兵經驗,知曉兵事,必定會通盤考慮,而不是像李光那樣隻擔心武將權重亂國。

朝會散後,秦天德來到了端誠殿,正思考著今日朝會上的一些怪異地方。

今日朝會極其詭異,整個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是他在頒布命令,其他官員除了李光無人開口反對,就連趙鼎也隻不過是因為擔心他會和李光爭吵起來才開口相勸。

範同不敢開口他明白其中緣由,範同的沉默導致了新秦黨不敢開口,可是趙鼎為什麼也不開口?還有李瑜這個家夥,明顯有幾次想要開口,卻生生忍住了。

回想了一下李瑜的反應,秦天德想到了胡銓和陳規今日在朝會上的表現。這兩人的反應很奇怪,似乎一直用一種古怪的眼光打量著自己,李瑜想要開口的那幾次,就是被胡銓用目光勸阻的。

李瑜的性格是那種認準死理後不賣任何人賬的,當年就連趙構都被他氣著過,怎麼會聽胡銓的話?

胡銓這個家夥究竟在搞什麼鬼?

秦天德皺了皺眉頭,極力回憶著朝會時的情景。朝會時他由於一直在宣布各種命令,所以沒有過多留意胡銓的反應,可如今細細想來,似乎從一開始今日的情形就有些不對勁。

趙昚看過胡銓好幾眼,趙鼎看過胡銓好幾眼,史浩看過胡銓好幾眼,李瑜王君曉也看過胡銓好幾眼,就連參政知事張浚似乎都看過胡銓好幾眼,而胡銓整個朝會臉上都是那種似笑非笑的表情,這種表情他曾幾何時見過。

這家夥到底在幹什麼?

正考慮著,端誠殿外突然傳來了一陣吵雜聲,緊接著他就看見韓世忠不顧侍衛阻攔徑直闖入,直奔他大步走了過來。

“老韓頭,你怎麼突然從健康回來了?是官家宣你回來的麼?”秦天德揮了揮手,示意那些侍衛出去。

“錢塘小兒,跟老夫走!”說著話韓世忠那蒲扇般的手掌就朝著秦天德的手腕抓了過來。

“你想幹什麼!”秦天德慌忙起身躲避,同時質問道,“如今情形危急,金人隨時可能開戰。淮南兩路位置重要,你豈能擅自離開?”

韓世忠嘿嘿一笑,身形再度逼向秦天德,蒲扇般的手掌再度抓向秦天德:“錢塘小兒,你不用危言聳聽嚇唬老夫,老夫知道此仗打不起來。”

“你瘋了吧,誰告訴你說此仗打不起來?”

秦天德心中大驚,這一仗是否能夠打得起來,自從國書內容泄露後,就已經不在他的掌控之中了。若是在範同使金之前,完顏亮先行發兵,兩三萬先鋒絕對可以在短短幾日見集結開始南侵,然後中軍集結在淮河北岸,糧秣器械隨之齊至,到那時必有一場惡戰。

他的表情雖然很是認真嚴肅,可惜韓世忠似乎根本不信,輕蔑的笑著,手中動作卻是不停:“錢塘小兒,但凡你主動挑釁金人,甚至以兩國交戰為要挾,從來都是你可以安排,一切都在你的算計之中,此仗多半跟以前一樣,打不起來。

你倒是本事,小小年紀不但將金人玩弄於鼓掌之中,居然連老夫也被你耍的團團轉,朝中那些老家夥都在你的算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