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日子在朝中呼風喚雨的秦天德似乎遭遇到了從未有過的挫折,不但自身遇到了不少艱險,更是累及妻兒,這些事情的具體情況雖然保密,隻有有限的幾人知道,但風聲卻傳遍了臨安官場。
官場中左相趙鼎、參政知事張浚、各部尚書李瑜、陳規、王貴、王庶以及翰林學士王君曉等在心中替秦天德擔憂,他們都不是知情者,不過都擔心秦天德遇到了什麼天大的麻煩。
就連在朝中總是跟秦天德唱反調的參政知事李光也為此事詢問過趙鼎張浚,言談之中帶著些關心和擔憂。
當然幸災樂禍等著看戲的官員還是占據了絕大多數,而且是以範同為主。
監察禦史勾龍如淵曾經與其密談,想弄清楚秦天德究竟遭遇到了什麼樣的麻煩,更想知道是否有機會順勢踩上一腳,落井下石,將秦天德打入萬劫不複之地。
範同的謹慎使得其拒絕了勾龍如淵的誘惑。
作為一心用在揣摩人心以穩固自身地位的他,對秦天德的了解,在臨安城中算得上是前幾名了。別看秦天德好似被人鉗製,處處吃癟,妻兒失蹤也默不作聲,不過他很清楚秦天德的性格。當年麵對秦檜強勢時,當秦天德表現出最為順從的一麵時,實際上卻是敲響了秦檜的喪鍾。
能夠對付秦天德的隻有皇帝趙昚,而且還需要時間等待趙昚的成長,這是範同可以肯定的事情。所以不論究竟是誰在對付秦天德,隻要不是趙昚出手,他絕對不會參與。
秦天德這些日子頻繁調動三衙兵馬以及臨安府的衙役,這讓範同明白出手的絕對不是趙昚,而且趙昚不但知道秦天德在做什麼,更是放手支持秦天德。
所以他拒絕了勾龍如淵的提議。
臨安城宵禁之夜,雖說城中兵士把守,衙役巡邏,城中百姓全部待在家中,但竹車門、南土城門兩處民房內發出的慘叫聲、廝殺聲還有打鬥聲早就驚動了附近的居民。
等到天亮,這些一夜未眠的百姓紛紛出門前去看個究竟,可是什麼也沒有發現。每有屍體、沒有血跡,就連牆壁上也沒有刀劍的劃痕,那兩處民宅內幹幹淨淨,仿佛像是剛清掃過一般,隻是裏麵也沒有一個人。
聯想到當晚的宵禁,不少人開始揣摩其其中真相,很快就有各種小道消息流傳開來。由於信息的眼中缺乏以及聯想力的豐富,導致流傳出來的消息五花八門奇形怪狀,總之說什麼的都有。
不過像是範同這樣的人就跟尋常百姓不一樣了。雖然他曾派人前往三衙打探消息未果,不過他還是做出了判斷--秦天德贏了,就在宵禁之夜贏了那個不知名的對手。
得到這個判斷後,他立刻決定在朝會上要向秦天德展現出自己的善意。雖然他認為自己和秦天德都投靠了金人,而且他最大的靠山蕭裕曾經留言保他不會死在秦天德手裏,不過蕭裕如今已經死了,聽說連人頭都沒有找到,他不得不想辦法交好秦天德。
可惜秦天德不吃他的這套,朝會伊始,秦天德就殺氣騰騰的亮出了手中的鋼刀。
“啟稟官家,臣有本啟奏,臣參劾右相範同範擇善!”
秦天德參劾範同的理由很是具體。就是範同之子在西湖湖畔強搶馮健之妻,毆打馮健主仆,將馮健仆人當場毆打致死。
這個馮健真有其人,隻不過死於幾日前,秦天德見到的那個馮健是契丹人假冒的,不過那份血書以及上麵的所列之事卻是真有其事。
馮健在妻子被搶後,沒等身上傷勢好轉,立刻上告臨安府。
臨安府尹陸宰受理此案,派人嚴加調查,當查明一切後,卻發現告狀之人馮健失去了蹤影,幾經搜尋,終於得知馮健在上告臨安府後第二日晚,酒後失足落水,溺斃而亡,屍體被所謂的路人發現,打撈上岸送回老家,結果半路上又遭遇山賊,屍體消失無蹤。
原告失蹤,此案便無法在進行下去,因此陸宰雖然心中懷疑,但也隻能不了了之。
這件事情裏麵疑點太多。首先馮健身上有傷,妻子又被人搶走,一心想要依靠官府救回妻子,怎麼可能喝的酩酊大醉還落入水中?
第二,就算馮健真的是酒醉落水而亡,那屍身也要經由臨安府仵作勘驗之後,定名死因,然後才能送往義莊,通知其家人前來認領,怎麼可能被所謂的路人從水中打撈出來?還好心的送往馮健老家?
第三,就算真有這樣好心的路人,可是這“路人”怎麼知道馮健老家的?而且為何會出城之後偏巧遇到山賊?而山賊居然不搶金銀專搶屍體?路人也隨之消失不見,仿佛人間蒸發一般,在無人知道這路人的下落,連這些事情,也都是得自於馮健落水附近的居民之口的,這些居民是怎麼知道的這麼詳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