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章 洋娃娃之童年(1 / 2)

在二十年前,那時候的冷研修還叫做學習,那時候他隻有七歲。

他的整個童年,都是在育苗孤兒院裏麵度過的。而他是孤兒院的“老人”了,學習每天都會搬個小板凳,獨自坐在睡覺的屋子的門口,他沉默著,用他那不符合年齡的深沉的眼眸去打量這個陌生的世界。

有一段時間,孤兒院裏麵的小朋友來得快走得也很快,一批又一批,如同水管裏麵的自來水從水管裏麵流出來,又順著下水道流走,也不知道這些水是從那裏來的,更加想不通這些水會去哪裏。

一批又一批,一批又一批。學習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沒有走出去,也想不通他為什麼會在這裏。

由於是“老人”,學習私下也得到了老師們不少的照顧。他聽說自己的名字是康老師起的,而他卻從來都沒有見過那位康老師;他聽說自己剛來孤兒院的時候才隻有一歲大,渾身臭烘烘的,是馬老師和小劉老師幫忙洗的澡,可他其實不怎麼喜歡那位馬老師,還有小劉老師回家了三年,也不怎麼親近。

說的那麼多,總結一句,其實學習誰也不喜歡,誰也不願意親近。可他至少知道誰在對他好。

於老師,她是他的負責老師。那時候孤兒院裏麵的孩子比較多,可是經費緊張,所以每個孩子每天雖然都能吃飽,可是那些飯菜也不過都是為了果腹。

每個人的早餐是一小蝶鹹蘿卜絲和白饅頭;午餐是一碗清湯掛麵,麵條裏麵隻有幾根綠油油的蔬菜,甚至油都沒有幾滴;晚餐是早上和中午吃剩下的幹饅頭和蔬菜,頂多再添一碗稀稀的大米湯。

至於雞蛋和肉,也隻不過是每年少有的那幾天能夠吃得上。

盡管如此,可是每天學習都會被於老師單獨叫到辦公室裏麵去,然後他會獲得一小包脆脆餅幹或者一小塊柔軟的奶香麵包。他就坐在辦公室裏麵的椅子上,一個人默默地把這份“加餐”吃完,然後把嘴上的沫沫擦幹淨,若無其事地走出去。

他會冷漠地看著其他孩子即使是吃著幹饅頭也嚼得津津有味的樣子,他也不會去向別人炫耀自己能夠吃上可口的零食。因為他不想和別人分享,亦不願意讓別人來參與自己的生活。

唯一值得驕傲的事情,其實他也從來都沒覺得自豪過。

那就是他超乎常人的智商。在這樣的一家孤兒院裏麵,很少有人教他算數,也從來都沒有人教他學外語,頂多讓他認識了大部分的漢字,也不算個文盲。

可是他什麼都會,什麼都能在一分鍾之內學會。他學加法口訣的時候,是在五歲的時候,有大學生誌願者來到了這裏,他們教所有孩子學數字。當時學習坐在簡陋的教室裏麵,他抬頭看著滿黑板密密麻麻的加加減減和數字,然後所有數字和符號就像是水迅速在他腦海中流過,從此,他就學會了數字加減法。

以此類推,學習抓住了所有能夠學習的機會,在七歲以前,他在所有孩子都還茫然無知的年紀裏,就清楚掌握了大量基本常用的英語口語,還有數字的加減乘除,甚至還寫得一手好字。

七歲,就是在七歲那年。

但冷研修想不起來到底是哪一天的幾時幾分幾秒,他見到了家家。

那時候的家家比他整整小了一截。在孤兒院的這七年裏,他看慣了每個孩子痛哭失聲的樣子。可是家家就不一樣,她和他一樣,都沒有哭。

那時候的家家被於老師牽著小手走過來,她用彩色皮筋紮著兩個馬尾辮,小臉蛋兒圓乎乎的。他用冷漠的眼睛看著她,可她卻用充滿好奇的眼睛打量著他。

冷研修至今都還記得,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灼熱的目光,有溫度,有情緒,眼前這個小女孩會哭會鬧也會笑。

他們擦肩而過,女孩回過頭來朝他笑,咧開了嘴巴露出兩顆小小的虎牙。

女孩是有真名的,可是於老師給女孩取名叫家家,回家的家,全家福的家,也是溫暖的家。於老師在全班介紹了家家,從此,家家就成為了這個大家庭的一員。

在這個孤兒院裏麵,學習是個異類。因為他性格孤僻,他不歡迎別人,自然也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

而家家雖然和大家都有些不一樣,家家可愛、活潑、愛動愛笑,她還有一身漂亮的白裙子。可是快樂的細胞都是會傳染的,她給別人帶來快樂,自然也會被所有人溫柔對待。

在育苗孤兒院裏麵,每個班級就是一個小家庭,老師就是這個小家庭的家長。家長和孩子們一起睡在一間屋子裏麵,雖然擁擠,但絕不髒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