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立誌遠大(3)(2 / 3)

解決問題都是以人的意誌為主。要這樣做、要那樣做,並不是神或別人在做決定,而是以自己的意誌去實行。這就產生了明確性,因為它確實能變成這樣。

成功人士的計劃為什麼能夠實現呢?這其中有很多因素,最重要的是,為了使計劃實現而徹底實行。如果僅僅是計劃或是隻有思考,那麼什麼都不會實現。為了要使計劃實現,往往有許多事情應當互相配合,由此而產生的很多問題,如果有耐心地——去克服,那麼計劃也就可以實現了。

千萬記住,凡事要有計劃,有了計劃再行動,成功的幾率會大幅度提升。

隻有行動,沒有計劃,是所有失敗的開始。

你需要什麼樣的計劃?或許你需要的不隻是十年的計劃,或許你需要的是五年的計劃,或許你更需要的是每年的計劃,每月的計劃,每周的計劃,或者說就是長期計劃、中期計劃、短期計劃。

計劃是成功的保障,計劃是成功必備的條件。如果你是一邊走路,一邊計劃,效果已經大打折扣了。台灣第一位研究神經語言學的激發心靈潛力專家陳安之先生曾經提出: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要做的事情變成一種習慣。因此,他們的成就總是超越別人。

為了成功,你需要設立嚴密的計劃。

掌握事情的重點

掌握事情的重點,越是重要的事,就越優先處理;越是不重要的事情,就越延後處理,甚至置之不理。

隻要你去尋找,你將會發現,那些成就大的人都已經培養出一種習慣,把影響到他們工作的重要事實全部綜合起來並加以使用。這樣一來,他們工作起來會比一般人更為輕鬆愉快。由於他們已經掌握了做事的規律,知道如何從不重要的事實中抽出重要的事實,因此,他們等於已為自己的工作找到了一個支點,隻要用小指頭輕輕一按,就能移動你即使以整個身體的重量也無法移動的沉重工作分量。

一個人若能養成把其注意力移轉到重要事實上的習慣,並根據這些重要事實來建造他的成功殿堂,那他就已獲得了一種強大的力量。

美國成功學家馬爾藤在教授別人期間,有一位公司的經理去拜訪他,看到他幹淨整潔的辦公桌感到很驚訝。

經理問馬爾藤說:“馬爾藤先生,你沒處理的信件放在哪兒呢?”

馬爾藤說:“我所有的信件都處理完了。”

“那今天沒幹的事情又推給誰了呢?”經理緊迫著問。

“我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完了。”馬爾藤微笑著回答。

看到這位經理困惑的神態,馬爾藤解釋說:“原因很簡單,我知道我所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但我的精力有限,一次隻能處理一件事情,於是我就按照所要處理的事情的重要性,列一個順序表,然後就一件一件處理。結果,完了。”說到這兒,馬爾藤雙手一攤,聳一聳肩膀。

“噢,我明白了,謝謝你,馬爾藤先生。”幾周以後,這位公司經理邀請馬爾藤參觀其寬敞的辦公室,他興奮地對馬爾藤說:“感謝你教給了我思考和工作的方法。過去,在我這寬大的辦公室裏,我要處理的文件、信件等等,都是堆得和小山一樣,一張桌子不夠,就用三張桌子。自從用了你說的法子以後,情況好多了,瞧,再也沒有未處理完的事情了。”

這位經理就這樣找到了處理事務的思考技巧,幾年以後,他成為了美國社會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

我們為了個人事業的發展,也一定要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製訂出一個事情表來。我們可以每天早上製訂一個先後表,然後再加上一個進度表,就會更有利於向目標前進了。

據一位著名學者多次對人腦進行腦功能的測試後發現,上午8時大腦具有嚴謹、周密的思考能力,下午2時思考能力最敏捷,而晚上20時卻是記憶力最強的時候。但邏輯推理能力在白天的20小時內卻是逐步減弱的。基於以上測試結果,早晨處理比較嚴謹、周密的工作,下午做那些需要快速完成的工作,晚上可做一些需要加深記憶的事,對於這些做某項工作效率最佳的時間,更要加倍“珍惜”,是一點也“耗費”不得的。

以下是成功人士的行事秩序:

(1)重要的而且緊迫的事;

(2)重要的但不緊迫的事;

(3)緊迫的但不重要的事;

(4)不重要也不緊迫的事。

掌握事情的重點,越是重要的事,就越優先處理;越是不重要的事情,就越延後處理,甚至置之不理。

製定成功的計劃

記住,先用一定的時間為一項工作做事先計劃,而且除非有重大變故,否則不要輕易打亂自己計劃的時間表。

成功者要為自己的每一個工作周期都訂個計劃,最好是書麵形式。首先將可實現的目標的兩三項主要工作安排好,可以專為它們安排“大塊”的時間。要按優先次序安排工作、分配時間,不要按照碰巧落到身上的事務去分配時間。記住,先用一定的時間為一項工作做事先計劃,而且除非有重大變故,否則不要輕易打亂自己計劃的時間表。

其實,要養成做計劃的習慣很簡單,隻要每天早起一會兒,利用刮胡子或穿衣的時間,從容不迫地想想當天的行動計劃,這樣可使你一進辦公室就馬上進入狀態。每天早晨做做這種“計劃”,則每星期可以多出5到10小時的工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