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想要逃脫困厄是相當困難的決定,所以你必須快刀斬亂麻。那麼,應該如何加速此一行動呢?默克藥廠的喬·婕曼在高度競爭的製藥業裏時常碰到困境,為了能夠順利下決策,她精心設計了三種方法。
她說:
“首先,我會在最短時間內盡可能彙集廣泛的資訊,如果時間夠多的話,我會深入研究這些資訊。同時,我會請熟人盡速提供最有用的資料。
其次,我會將所處的情境與彙集得來的資訊全都攤開來,請最聰明的同事或屬下給我一些意見;我也會推想:要是他們遇見了類似的情況會如何反應?
最後,我會充分運用自己的膽識。如果你忽略自身的勇氣,就等於忽視了成功的基本要素。每一位成功的領導者,不論是軍事領袖、高級主管、企業家,都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做出最困難的決策,有些決策沒有勇氣是辦不到的。
如果你能將這三個因素——客觀的資訊、別人的意見、自身的本能——充分結合在一起,那麼,不論多麼艱難時刻,你都可以安然渡過。
還有另一個克服逆境的方法,就是依賴經驗與背景所獲得的力量。1-800花業公司的麥肯恩從事花卉事業之前是個社工人員,他說:
“常常有人問我:‘你從來沒有碰過花卉事業,怎麼能夠經營一家擁有數千名員工的花卉公司呢?’我的回答一律是:‘我受過社工訓練,知道如何照顧那些受盡風霜的兒童、青少年,這種訓練就足以讓我經營今天的事業。當時的社工人員生涯就是一種挑戰,因為那些孩子從小生活在奸淫擄掠的生活裏,根本沒有鬥誌可言;我成天和他們為伍,協助他們回到正軌是難上加難,因此終於練就了我不畏艱難的精神。’
“麵對這樣惡劣的情勢,你必須迅速學會適應,也會很快就知道自己的優缺點。對我的人生與事業來說,當年的生涯是最好的磨煉。
今天我麵對的最大挑戰並不是自己犯下的錯誤。在接受訪談時我常常會被問到:‘你犯過的最大錯誤是什麼?’我的回答總是:‘每個人都會犯的最大錯誤就是,花太多時間談論已經犯下的錯誤。’這種行為根本就於事無補,你惟一能做的就是迅速振作起來。太在意犯錯的人常會變得過度謹慎,不敢接受挑戰,不敢冒險。所以,我認為,人們會犯的最大錯誤是:碰到逆境就退縮,因而喪失了機會。”
創新的捷徑來自於學習
一個人若想成功就必須創新,不能老守田園,故步自封。而創新來自於偉大的知識力量,知識的吸取靠的又是勤奮學習。
一個人若想成功就必須創新,不能老守田園,故步自封。而創新來自於偉大的知識力量,知識的吸取靠的又是勤奮學習。
歌德說:“人不隻是靠他生來就擁有的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
西漢學者揚雄說:“學者,所以修性也。視、聽、言、貌、思,性之所有也。學則正,否則邪。”
曾國藩認為“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學習可以改變人。”
培根在《論讀書》中寫道:“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顯然,學習可以改變人的智商和情商。
休謨則從另一個角度論述道:“認真留意於科學和文藝,能使心性變軟和賦予人情,使情感歡樂,而真正的美德和尊嚴就在其中了。
“一個有鑒賞力和學識的人連個正派人也算不上,這種情況是很少的,盡管他會有種種毛病。由於他的心靈致力於思考學問,必定能克製自己的利欲和野心,同時必定能使他相當敏銳地意識到生活中的各種理解和責任。他對品格和作風上的道德差別有比較充分的識別力。他在這方麵的良知不會被削弱,相反會由於思考而大為增進。
“除了這些氣質性格上的潛移默化,上述研究和運用可能產生其他作用。教育的豐碩成果能使我們確信,人心並不全是冥不可雕的,可以探根求源對它進行許多改造。隻要讓一個人給自己樹立一個他所讚美的品格榜樣,讓他好好熟悉這個榜樣的具體特點以便塑造自己,讓他不斷努力地警惕自己,避開邪惡、一心向善,我不懷疑經過一段時間,他就會發現他的品格有了一個較好的變化。”
相反,一個不讀書、不求知的人,他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林語堂先生在《讀書的藝術》裏說:“一個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著他眼前世界所禁錮的。他的生活是機械化的、刻板的;他隻跟幾個朋友和相識者接觸談話,他隻看見他周遭所發生的一切事情,他在這個監獄裏是逃不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