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黃州一帶,菊花真的會落瓣滿地,蘇東坡仗著一點小聰明,沒經調查研究便妄下結論,結果大錯而特錯。
第二天王安石便奏明皇帝,將蘇東坡貶到黃州做個小官,讓他自己去發現孰對孰錯。
聰明是一把刀,世上原本就有真聰明與假聰明之分。有的人看似聰明,其實不然。像年輕時的蘇東坡,時時處處不忘表現自己、賣弄自己,對於自己的錯誤竟渾然不覺。所幸“遭遇”的是王安石這樣一位正人君子,假如撞上心狠手辣的小人,蘇東坡的命運恐怕就不是貶官這麼簡單了。
千萬不要自作聰明,如果你覺得自己很有些過人的智慧,你會很自然地張揚自己、兜售自己、抬高自己。你若真是有幾分才學倒也罷了,至多讓人覺得你輕浮、狂妄、沒有修養;你若根本就是自視過高,其實腹中空空,還要眼高於頂、裝腔作勢,那就隻能落得一個可悲的下場。
有人這樣說過,當你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百倍時,你肯定比別人愚蠢萬分。
三分“傻氣”又何妨
大凡曆史上的名人能人、英雄豪傑,都常常是身懷絕技,但他們也都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能人背後有能人”的道理,所以要想贏得勝利,後發製人,都是深藏不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輕易地暴露和表現自己的才能。真正聰明的人,不會自以為是,他們為人處世以謙虛好學為榮。常以自己的無知或不如人而慚愧,從而能夠得到更多的學習機會,向別人求教,豐富和完善自我是他們的目的。即使自己確有才智,也不會四處去出風頭,不去刻意地炫耀或展示自己,而會克製和忍耐住自己爭強好勝的心理。
“出頭的櫞子先爛”,過於顯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過分地招搖,首先會招致對自己的損害,尤其是會受到懷妒忌之心的小人的攻擊。忍耐住這種自我顯示的心情,一則能使自己謙虛好學,二則可以保護自身不受損害,有利於自己聰明才智的發揮。
很久以前,有一位富家公子,幼時即好琴藝,長大了,自然也能露那麼幾手,為此,他也頗有幾分自負。
有一次,他在一座寺廟前看到一個閉目打坐的道人,道人身旁有一布袋,袋口露出古琴一角,公子大奇:“這老道也會彈琴?”就上前大大咧咧地發問:“請問道長可會彈琴?”“略知一二,正想拜師。”道人微睜雙目,語氣十分謙恭。“那就讓我來彈彈吧。”公子毫不客氣地說。
道人把琴拿出,公子立即盤腿席地而彈,先是隨隨便便地撥弄了一首,道人微微一笑,不著一語。公子便又使出生平所學彈了一首,道人仍默然。公子惱火了,生氣地說:“你怎麼不說話,是我彈得不好嗎?”“還可以吧,但不是我想拜的師傅。”這下,公子可沉不住氣了:“哦,你倒是挺會彈的了,不如讓我見識一下。”
道人並不搭腔,隻拿過琴來,輕撫幾下,開始彈奏,其聲如流水淙淙,又如晚風輕拂,公子聽得如癡如醉,連寺廟旁的大樹上都停滿了鳥兒。一曲終了,許久,公子方如夢初醒,立即向道人行起了大禮,拜請為師。
這位道人可謂是“裝傻”的大師,明明身懷絕技,卻不愛顯擺,態度十分謙恭,做人十分低調,與那個爭強好勝的貴公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人生旅途中,多些“傻氣”又何妨?所謂的“傻”是謙虛、是謹慎、是低調、是深刻……那些“傻氣”的人,其實是最聰明、最智慧的人,學習越深入、見聞越廣博,越會感到學海無涯,自己的能力卻是非常有限的,因而總能從自己身上發現這樣或那樣的不是,從而收斂鋒芒,更加努力地求知、進取。
這個世界變幻莫測、紛繁複雜,“傻氣”的人們無暇張揚自我,隻會低著頭不斷地充實和豐富自己。隻有井底之蛙才會對著頭頂的一片天空自負地呱呱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