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法則26 保持你的雙手幹淨 (2)(1 / 2)

漢景帝時,自劉邦以來分封的諸劉藩王勢力逐漸強大,有的靠煮海為鹽、冶山為錢,有了很強的經濟勢力和獨立性。對於漢朝中央政權來講,漸成尾大不掉之勢。晁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登上曆史舞台的。

晁錯原是太子家人,景帝即位後,由於晁錯關於削藩的對策言論很合景帝的心意,就由中大夫提升至內史。晁錯是景帝的舊屬,又格外受到信任,因此,晁錯經常參與景帝的一些謀議活動,他的建議和意見也多被采納,朝廷的法令製度,晁錯大多數都動了一遍。這樣一來,朝中大臣都知道景帝器重寵信晁錯,沒有人敢與他發生頂撞,這也就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宰相申屠嘉覺得自己受到冷落,就心懷怨懟,暗中尋找時機,想把晁錯除去。晁錯在這時也有點忘乎所以,膽大妄為起來。一次,晁錯未經任何人批準,擅自將自己的內史署舍開了一個角門,穿過了太上皇廟的矮牆。原來,晁錯的署舍坐落於太上皇廟的後邊,如果從署舍去大街,就必須繞很長的圈子,如果能穿牆而過就方便得多了。這樣,他就找人來開門拆牆。這件事讓宰相申屠嘉知道了,立刻令府吏草寫奏章,說晁錯未曾奏聞,擅自拆牆,實是蔑視太上皇,應以大不敬論罪,按律當誅。有人聞知這件事,忙給晁錯通信,晁錯一聽,嚇得魂飛魄散,深夜入宮,去見皇帝。景帝本允許他隨時奏事,這時忽然寅夜來見,不知何事,連忙召見。等晁錯說明緣由,景帝卻說無妨,盡管照辦。

第二天上朝,申屠嘉果然呈上奏章,滿以為景帝會治晁錯的罪,誰知景帝看後卻淡淡地說:“晁錯另辟新門以求方便,僅是穿過太上皇外牆,與廟無損。且早已告朕,丞相不必多心。”申屠嘉下朝後妒怒交加,吐血而死。景帝就讓禦史大夫陶青做丞相,讓晁錯升為禦史大夫。晁錯不僅未得罪,反而更受寵,也就不思其他,隻顧報效皇上了。

晁錯依景帝的意思大行削藩,引起了貴族的強烈不滿。不久,便爆發了吳、楚七王的叛亂事件,這次叛亂,以“誅晁錯、清君側”為旗號,晁錯被景帝果斷地犧牲掉,做了替罪的羔羊。

晁錯不僅是替罪的羔羊,還是用來祈禱平息叛亂的祭品,他死得確實冤枉,完全是一場政治、軍事與權謀鬥爭的犧牲品。或許在臨終之際,他依然會為自己未能繼續報效景帝而深深遺憾。“替罪羊”們總是這樣心甘情願地為主人獻出自己的全部。

在人生處世當中,要有幾個死心塌地的擋箭牌,做人必須要學會留一手。這是一種保全自己的智慧之道。

因此,在為人處世中,尤其是做領導,要時刻記得多給自己留條後路。對待同事或下屬要以誠相待,胸懷寬廣,廣聚周圍的力量於自身,培養幾個死心塌地的擋箭牌,以解燃眉之急。

讓別人打頭陣

為自己培養幾個替罪羊,在關鍵的戰役中,讓他們去打頭陣,讓他們為你承受最猛烈的第一場襲擊。而你則安然躲在幕後謀劃布局,直到大局已定,再出場坐收漁利。

三國時期,曹操刺董卓失敗,馬上逃離洛陽,回去整合兵馬,會同袁術、袁紹、孔融、馬騰、孫堅等十七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在這些力量中,曹操擁有較強的實力,且作為發起人,理應以他為盟主,但他卻主動謙讓,把盟主位置讓給袁紹。並說什麼“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其實他正是看穿了袁紹的虛榮和較弱的缺點,既讓他作替罪羊,先去打頭陣,又可以使自己把握實權。果然袁紹心中大喜,心甘情願地當了冤大頭,結果在群雄逐鹿中四麵受敵,力量慢慢削掉,最後終於被曹操吃掉了。

曹操這套陰謀的好處在於:一是可以借力克力,借勢滅勢;二是可以暗中操縱,渾水摸魚,得漁翁之利。通過這次與十七路諸侯的合作,曹操幾乎全部摸清了他們的底細,而對方則不知他的深淺。等到公孫瓚、孫堅等人看出他的野心時,已為時已晚。更何況此時曹操又玩了一種更高明的手段。

曹操殺入洛陽、消滅董卓後,便把漢獻帝挾持到自己的地盤許昌“供”起來。這一招更高明,他把漢獻帝當成皮影,而自己則是耍皮影的。由於漢獻帝的名頭,諸侯都不敢對曹操輕舉妄動,而曹操更是拉大旗作虎皮,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立為大丞相,實則以天子名義對諸侯指手畫腳。曹操的這一招,可謂把幕後操縱演繹到了極致。曹操後來的不斷壯大,四方賢士猛將皆來投靠,不能不說與此有很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