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法則34 表現出你的高貴 (2)(2 / 2)

北京大學原老校長馬寅初,因其“新人口論”蒙冤獲罪,遭到專橫無理的批判,終被革職。當他的兒子把革職一事告訴他時,他隻是漫不經心地“噢”了一聲。數十年後撥亂反正,仍是他的兒子告訴他被平反的喜訊,馬老也隻是輕輕地“噢”了一聲。外表看似靜若止水,內心卻滑動著機敏與睿智,何等難能可貴啊!

19世紀中葉,美國實業家菲爾德率領他的船員和工程師們,用海底電纜把“歐美兩個大陸聯結起來”。菲爾德因此被譽為“兩個世界的統一者”,一舉而成為美國最光榮、最受尊敬的英雄。但因技術故障,剛接通的電纜傳送信號中斷,頃刻之間,人們的讚辭頌語驟然變成憤怒的狂濤,紛紛指責菲爾德是“騙子”。麵對如此懸殊的寵辱逆差,菲爾德泰然自若,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事業。經過6年努力,海底的電纜最終成功地架起了歐美大陸的信息之橋。麵對重大的波折,菲爾德始終不為所動,表現出一種高貴的氣度。

明代洪應祖在《菜根譚》中有一則流傳甚廣的聯語:“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邊雲卷雲舒。”無疑,這是一種大智大慧、大覺大悟的心境,有了這種心境,人就能夠活得平和了。人生在世,大可不必把別人的態度太當一回事,不必因上司的一個臉色“口將言而囁嚅”,也不必因老板的一個眼神“足將進而趑趄”。如果你因失寵於某人而自暴自棄,或因受辱於某人而自怨自艾,甚或由此做出種種極端的舉動,其目光是否太短淺了些,胸懷是否太狹窄了些?這樣的處世態度隻會讓他人對你的評價大打折扣,所有這些都是不成熟、不穩重的表現,永遠不可能贏得別人對你的重視和信任。為人處世,對任何事都應當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每臨榮辱有靜氣,達到了這種境界,人的精神天地才能開闊浩渺,氣象萬千,生機勃發,情趣盎然。

現在的人大多覺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負。為什麼社會在不斷進步,而人的負荷卻更重,精神越發空虛,思想異常浮躁?文明社會的一個缺點就是造成人與自然的日益分離,人類以犧牲自然為代價,其結果便是陷入世俗的泥沼而無法自拔,追逐於外在的禮法與物欲而不知什麼是真正的美。金錢的誘惑,權力的紛爭,宦海的沉浮,讓人殫心竭慮。是非、成敗、得失讓人或喜,或悲,或驚,或詫,或憂,或懼,一旦所欲難以實現,一旦所想難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泡影,就會失落、失意乃至失誌。在不知不覺中,一個站立的“人”彎下了脊梁,佝僂著身軀,越來越渺小,越來越卑微。

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是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十分困難。我輩俱是凡夫俗子,紅塵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動,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憂不懼,不喜不悲呢?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人窮盡一生追名逐利,更不會有那麼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國古代的貶官文化便是明證。這關鍵是一個你如何對待與處理的問題。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生存價值,由來功名輸勳烈,心地無私天地寬。若心中無過多的私欲,又怎會患得患失呢?其次,認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不要過分在意得失,不要過分看重成敗,不要過分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隻要自己努力過,隻要自己曾經奮鬥過,做自己喜歡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評說又算得了什麼呢?那些高貴的人們,之所以如此豁達風流,就在於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寧靜平和的心境寫出那灑脫飄逸的人生。

是真英雄自灑脫,是真名士自風流。

成功者之所以注定要忍受平常人根本無法想象的寂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身價,不願自甘墮落,不願喪失本色,不願委曲求全。成功者始終堅信,自己的人生一定會很精彩。

大凡成功者,全身上下總會透露出一份堅毅的自信,即使是在最狼狽的時候,即使衣衫襤褸形容憔悴,成功者也會始終保持一顆高貴的心靈。

讓我們表現出自己的高貴,在我們年輕的時候,甚至是不再年輕的時候,不管道路有多曲折,不管命運如何捉弄,如果我們始終能充滿自信,擁有一顆高貴的心靈,沿著我們高貴的方向鍥而不舍,必將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