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法則36 學會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 (2)(1 / 3)

“吉莫古於知足。”廣廈千間,夜眠七尺,珍饈百味,不過一飽。對於人們來說,知道滿足的人才能經常獲得快樂,知足者常樂的人才能免除人心中日益增長的貪念。

李日知是唐朝鄭州滎陽人,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他轉任刑部尚書。自上任後,他屢次上書玄宗請求辭職告老還鄉,後來玄宗批準了他的要求。事先他並沒有與妻子商量,等獲準後,他才回家吩咐傭人收拾行裝啟程。妻子吃驚地說:“咱們根本沒有什麼家產,兒子們也還沒有個一官半職,你為什麼不替他們的前途考慮安排一下,就這樣急匆匆地辭職了呢?”李日知對妻子說:“我本是一個書生,能達到這個地步,已經很過分了。人心沒有滿足的時候,欲壑難填,如果放縱自己的欲望,貪得無厭,就沒有停步的時候了。”他毅然回家過起了田園生活。開元三年(715年),他安然逝去。他雖然沒有帶給家人榮華富貴,但卻給後人留下了兩袖清風的美譽。

第三,寬容待人的心態。

對於人們來說,寬容才會贏得聲望,無論任何天才或幸運兒,隻有和普通人一樣失敗、辛苦過來的人才會知道,對於那些正在努力爭取改變命運的人們來說,無論出現何種錯誤或失敗都有值得寬容的理由。

一般說來,當一個社會形成了一種寬容的氣氛時,就會變得充滿生機。在這樣一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最要緊的是寬容,用善心待人,原諒別人偶然的過失,即使是犯有大錯的人,也要溫和規勸,給他改正的機會。孔子說:“寬則得眾。”(《論語·陽貨篇》)如果我們的社會不培養人們寬以待人的心態,不允許人們出錯,一旦出錯又一味嚴厲追究責任,那麼,這個社會的動力和美德就會喪失。

第四,換位思考的心態。

有一句名言說,如果我們隻會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那麼我們永遠不知道別人在想什麼。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問題,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可能永遠不能了解或解決,而換個角度去思考就會發現你會有一個全新的答案。所以,當我們說話辦事時,不妨選擇一個好的角度。

有一個好的角度,就有了成功的一半;但若選擇了一個壞的角度,你就得到了失敗的全部。對於一個本質相同的問題,用兩種不同的問法,會得到截然相反的答案,這就是一個世界的兩麵性,如果拒絕換位思考,你眼前的世界就永遠是單一的。如果拒絕換位思考,你將會喪失與人們交流的樂趣,你將休想站在你的立場上說服上司改變原來的想法、做法。你休想以一個家長的身份讓你的孩子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你將休想說服別人做任何你想做的事,學會換位思考吧,你將獲得另一半的世界。

何必強求公正

生活不是一場辯論,在這裏,沒有公平的法官出席。也許,它給別人的全是玫瑰花,而給你的則是刺人的荊棘。能夠理解並熱愛生活的人絕不會強求生活給自己玫瑰,而是把自己手中的荊棘變成玫瑰。在這個過程中,有掙紮卻沒有痛苦,有呻吟卻不會有眼淚。

某歐洲國家一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芳齡僅僅30多歲就已經紅得發紫,譽滿全球,而且郎君如意,家庭美滿。

一次她到鄰國來開獨唱音樂會,入場券早在一年以前就被搶購一空。當晚的演出也受到極為熱烈的歡迎。演出結束之後,歌唱家和丈夫、兒子從劇場裏走出來的時候,一下子被早已等在那裏的觀眾團團圍住。人們七嘴八舌地與歌唱家攀談著,其中不乏讚美和羨慕之語。有的人恭維歌唱家大學剛剛畢業就開始走紅進入了國家級的歌劇院,成為扮演主要角色的演員;有的人恭維歌唱家有個腰纏萬貫的某大公司老板作丈夫,而膝下又有個活潑可愛、臉上總帶著微笑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