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有這樣一種現象:當一個人對某件事情沒有明確的態度時,如果有人向他提到“偉大的人物或名人的意見、判斷”時,則這個人的思想就會倒向這一邊。這正是所謂的“威望功效”,根據各種心理學試驗,證明了“威望功效”確實是很有威力的。
有一個很有名氣的設計師,常常給電影明星或運動員做西裝。當然,他做的西裝價錢都非常昂貴,但是來光顧的客戶並不在意價錢的多少。有趣的是,這個經營者有一次從百貨公司特價促銷時購買了一件衣服。一些不認識他的人第一次與他見麵時,總認為他的穿著是最好的,對他誇獎到:“真不愧是一流的設計師,你穿的衣服的確與眾不同。”他在被誇獎時,糾正對方說:“不,我這件衣服是買的促銷品。”那些恭維他的人聽了這番話,反而感覺他是一個謙虛的人。
這個故事說明了平常人的心理,也就是說平常人經常附和比自己優秀的人或是權威者的意見和判斷。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威望功效”,也可以說這是我們心理對權威的迷信,有很多人常常因為某“權威人士”一句否定的話而喪失信心,一蹶不振。他們相信權威勝過相信自己,使得自己被別人的觀念所束縛。
一個從小練習芭蕾舞的女孩,夢想著成為舉世矚目的芭蕾舞皇後,但她對自己是否有這方麵的天賦沒有把握,周圍的人也都不能以內行人的眼光給予評判。為此,她很苦惱。終於有一天,她所在的城市來了一位著名的芭蕾舞團,她以程門立雪的精神,求見那位團長。她對團長說,我想成為一名出類拔萃的芭蕾舞演員,但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這方麵的天分。
團長讓她跳一段舞,一曲未完,團長失望地搖了搖頭,告訴她,你似乎不具備當芭蕾舞演員的條件。
女孩傷心地跑回家,扔掉了舞鞋。團長的那句話,不啻於判了她藝術生命的死刑,在舞蹈界,誰比這位團長更權威啊。她重新審視自己,越看自己越不像芭蕾舞演員,自己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不知天高地厚啊,她甚至感激那位團長的忠告,若不是他及時點撥,誤入迷途還不知返呢。
後來女孩當了一名營業員。若幹年後,那個芭蕾舞團又來到她所在的城市演出,作為曾經的芭蕾舞愛好者,她去看了,並又碰到了那位團長。她對那位團長說,有一點我始終不明白,你怎麼一眼就能看出我不是舞蹈家的料子呢?
團長實話實說:“我哪裏知道你能不能在芭蕾舞方麵有所發展啊,當時你磨纏著跳舞,而我正在做演出的準備,根本就沒有心思看你的表演,我隻是隨口說了對任何人都說過的同樣的話而已。”
她震驚了,然後憤怒地吼道:“就是你的這句話毀了我的前途,憑我的基礎和對芭蕾舞事業的追求,我現在應該成為卓越的舞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