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終點就是起點(1 / 1)

美國人施瓦伯是一個完全靠自己奮鬥出來的農家孩子,曾經做過多位總統的顧問,是世界上許多國家元首的好朋友。他就認為:無止境的活動乃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終結。

施瓦伯說:“有一次,有人來問我,一個大商人賺了很多錢,這種人是否就已經達到了他的目的時,我回答他說:如果一個人有達到他目的的時候,他便成不了一個大商人了。有成就的人總是永遠前進的,一直到生命結束的時候為止。”

新聞界的“拿破侖”、《倫敦泰晤士報》的大老板思克利士爵士說:“我經商並不是為了錢,我已經賺夠了錢,遠遠超過了我之所需。我是為經商而經商。我喜歡做生意,特別是大生意,這是我尋求刺激的一種方式。”

思克利士爵士,最初每月隻能拿到80元的時候,他對自己的處境非常不滿,之後當他掙到上萬時,也不滿足,直至成為億萬富翁,他仍不滿足。同時他對於那些自我滿足的人,是很反感的。

偉大的西班牙畫家畢加索死的時候是91歲。在90歲高齡時,他拿起顏色和畫筆開始畫一幅新的畫時,對世界上的事物好像還是第一次看到一樣。年輕人總是在探索新鮮事物,探索解決新問題的方法。他們熱心於試驗,歡迎新鮮事物;他們不安於現狀,朝氣勃勃,從不滿足。老年人總是怕變化,他們知道自己什麼最拿手,寧願把過去的成功之道如法炮製,也不敢冒失敗的風險。畢加索90歲時,仍然像年輕時一樣生活著。不安於現狀,尋找新的思路和用新的表現手法來運用他的藝術材料。

大多數畫家在創造了一種適合於自己的繪畫風格後,就不再改變了,特別是當他們的作品受到人們的欣賞時,更是這樣。隨著藝術家的年歲增長,他們的繪畫雖然也在變,可是變化不會很大。而畢加索卻像一位終生沒有找到他的特殊藝術風格的畫家,千方百計尋找完美的手法來表達他那不平靜的心靈。

畢加索作畫,不僅僅用眼睛,而且用思想。畢加索的畫,有些色彩豐富、柔和,非常美麗,有些用黑色勾畫出鮮明的輪廓,顯得難看、凶狠、古怪,但是這些畫啟發我們的想像力,使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更深刻。麵對這些畫,我們不禁要問,畢加索看到了什麼,使他畫出這樣的畫來?我們開始觀察在這些畫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

畢加索一生創作了無數風格不同的畫,有時他畫事物的本來麵貌,有時他似乎把所畫的事物掰成一塊塊的,並把碎片向你臉上扔來。他要求著一種權力,不僅把眼睛所能看到的東西表現出來,而且把他的思想所感受到的也表現出來。他一生始終抱著對世界十分好奇的心情,就像年輕時一樣。

世界上很多人剛取得一點成功就急於為自己尋找一個“舒適的”安樂窩,收回了自己向前看的目光,不給自己一點壓力或責任,於是不再有創造力,漸漸淪為平庸。事業的夢想成真是不會屬於那些躺在床上沉醉或在既往功勞簿上休憩的商海過客。偉大的人物是一直要等到他自己完全精疲力竭了,方才肯放手的,而不管在此之前他已取得了多麼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