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7章 給予比接受更快樂(1 / 1)

有一天,學生和教授一起散步。他們在田間的小道上看到了一雙舊鞋子,估計這雙鞋是屬於在附近田間勞作的一個窮人。學生轉向教授說:“讓我們給那人來個惡作劇吧——把他的鞋藏起來,然後躲到樹叢後麵,這樣就可以等著看他找不到鞋子時的困惑表情。”

“我年輕的朋友,”教授回答道,“我們絕不能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那個窮人的痛苦之上。但是因為你有錢,你或許可以通過那個窮人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樂趣,在每個鞋子裏放上一枚硬幣,然後我們躲起來觀察他發現這件事後的反應。”

學生照做了,隨後他們倆都躲進了旁邊的樹叢。

果然,不一會兒,那個窮人幹完了活兒,穿過田間回到他放衣服和鞋子的小道上。他一邊穿衣服,一邊把腳伸進了一隻鞋子裏,但感到鞋子裏有個硬邦邦的東西,他彎下腰去摸了一下,竟然發現了一枚硬幣。他的臉上看上去充滿著驚訝和疑惑的表情,他捧著硬幣,翻來覆去地看,隨後又望了望四周,沒有發現任何人。於是他把錢放進了自己的口袋,繼續去穿另一隻鞋,他又一次驚喜地發現了另一枚硬幣。

他激動地仰望著天空,大聲地表達了熾熱的感激之情,他的話語中談及了生病和無助的妻子、沒有麵包吃的孩子,感謝那來自未知處的及時救助,這救助將他們一家人從死亡中拯救出來。

站在樹叢中的學生被深深地感動了,他的眼中噙滿了淚花。“現在,”教授說,“你是不是還覺得惡作劇更有趣呢?”

年輕人答道:“我感覺到了以前我從來都不曾懂得的這句話的意味——給予比接受更快樂。謝謝您。”

有的時候,人們總是在想我能得到多少,而很少有人會去想我做了多少,我讓別人得到了多少。我們常常拿得到多少來衡量自己的付出是否會值得,卻忘記了給予他人帶給我們的快樂。

卡耐基說:“尋求快樂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是不要期望他人的感恩,付出是一種享受施與的快樂。”

那天是聖誕節,傑克去逛街。路過一家商場時,看到一個乞丐裝束的老人蹲在商場門口,雙手捧著一些棒棒糖,一臉的憂愁。傑克走到他麵前,從口袋裏拿出一枚硬幣,想給他。

當傑克準備把硬幣放到那捧著棒棒糖的手裏時,老人說話了:“朋友,今天,我不需要您的施舍,我需要你從我手裏拿走一個棒棒糖。”

“為什麼?”傑克帶著驚訝問。

“每天,我都在這裏乞討,看到路人掏錢給我的時候,他們臉上都帶著快樂的笑容,我想他們一定很快樂。今是聖誕節,我也想為別人做點事,體會一下給予的快樂。我買來了這些棒棒糖,可是,已經好長時間了,沒有人從我這拿走一塊。”老人說完,用一種懇求的眼光看著傑克。

傑克沒再猶豫,從老人的手中拿起了一塊棒棒糖。傑克看見老人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傑克找來一張看起來有些發黃的紙,用鋼筆在上麵寫下了一句話:請來拿一塊棒棒糖吧,讓老人也體會到給予的快樂吧!傑克站在老人身旁,兩手高舉著那張紙。

老人不停地對傑克說謝謝。他雙手捧著棒棒糖,平舉著,麵帶笑容地迎著每一個路人。

不到十分鍾時間,老人手裏的棒棒糖已經被行人全部拿走了。老人高興得跳起來,拍著手說;“我好開心!好開心!”完全像個孩子。

老人得到了快樂,因為幫助他,傑克也獲得了快樂。更重要的是,傑克因此而認識到了給予永遠比得到快樂!傑克想這是聖誕節自己收到的最好的禮物。從別人那裏得到幫助固然是可喜的,但是,在我們心靈深處,會為別人的給予而感到負累。隻有在給予別人,為別人付出的時候,內心才會保持平和的心態,才會感受到真正的快樂。

的確,幫助別人是最令人驕傲和自豪的事情,也是最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送人玫瑰,手留餘香。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使心靈受到一次淨化,充滿成就感、幸福感和快樂感。幫助別人並不是為了得到回報,而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快樂。它可以使自己有一個發展個性和創造力的自由天地,並享受到一種施惠與人的快樂,從而有助於個人的身心健康。

給予的快樂是索取遠遠無法企及的,盡管有些給予顯得那麼微乎其微。可能隻是一句真誠卻不一定能夠實現的夢想,可能是一個遙遙無期的承諾,甚至隻是一個寬慰或讚賞的微笑,但這足以讓他人受益終身。隻因這給予多半是建立在坦蕩無私的基礎上的,因此這快樂就來得那麼親切和自然,那麼真摯而感人。

所以,請不要再埋怨你的付出多而回報少,換個角度去體會給予的快樂,當我們以這種心態去看待人和事時,就會發現生活中無數美好的閃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