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營養過剩性肥胖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幾年來,肥胖症在我國流行起來,有人戲言:“這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一種表現”。肥胖症在舊社會是富貴的象征,而今卻是健康的大敵。
當進食熱量多於人體消耗量而以脂肪形式儲存體內而使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時稱為肥胖症。引起肥胖症的原因很多,如營養過度、遺傳因素、內分泌失調、代謝障礙等都可引起肥胖症。這裏討論的營養過剩性肥胖是指由於飲食過多而活動過少引起的肥胖,又稱單純性肥胖。
肥胖不單影響人的體態,而且有損於體質。有人估計,大約1/3的人是由於過度肥胖而減少了期望壽命。有人對引起人類死亡的常見病作了統計,發現這些病在肥胖人和正常體重的人中所引起的死亡率有明顯差別,如糖尿病、肝硬化、闌尾炎、膽結石等在肥胖人中引起的死亡率為正常體重人的2.06~3.83倍。慢性腎炎、腦出血、冠心病、急性事故所引起的死亡率,肥胖者為正常體重者的1.31~1.91倍。由此可見肥胖人的死亡率顯著高於正常體重的人的死亡率。
隨著肥胖兒的增多,小兒患“成人病”的人數在不斷增加。日本大學醫學部小兒科研究室調查,膽固醇超過250毫克/分升(6.5毫摩/升)以上的高血脂小兒占青少年總數的5%~10%。小兒患糖尿病、肝硬化、胃、十二指腸潰病等成人病的比例在不斷增加。
在工業發達的國家,肥胖症的發生率在7.8%~6.4%。在美國30歲以上的居民中,肥胖症發生率達20%,超重在10%以上的30歲以上的婦女高達50%以上。隨著我國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發生率還在增大,預防肥胖症已經日益成為重要的健康保健問題。
肥胖可見於任何年齡,但多見於40~50歲的中壯年,尤以女性為多,60~70歲以上者少見。男性肥胖,脂肪多分布在頸及軀幹部為主,四肢較少。女性則以腹部及腹部以下臀部及四肢為主。輕度肥胖者常無症狀,中重度肥胖則有下列症狀。
1)低換氣綜合征。由於脂肪堆積體重過大,活動時消耗能量及氧量增大,大多患者少動,嗜睡,稍事活動後易疲乏無力。又因胸壁增厚,橫膈抬高,換氣困難,以致氣促,甚至發生紅細胞增多,肺動脈壓增高,形成慢性肺心病而心力衰竭,但當體重減輕後可恢複。
2)心血管係統綜合征。重度肥胖者循環血容量、心搏出量、輸出量及心肌負擔均增高,有的伴高血壓,引起左心室肥大,但同時心肌內外多脂肪沉著易致心肌勞損。左心衰竭,心髒擴大,周圍阻力則正常或偏低,每單位時間供血量也減少。當肥胖消除後可減輕甚至恢複。
3)內分泌代謝紊亂。由於肥胖,脂肪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患者糖耐量常減低,總脂、膽固醇、甘油三酯及遊離脂肪酸常增高,呈高脂蛋白血症,從而促發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膽石症等。
4)消化係統綜合征。肥胖患者有胃納亢進,善饑多食、便秘腹脹等症狀。
防治措施:
1)肥胖症的預防,要從嬰幼兒時期開始。成人營養過剩性肥胖症可能與兒童期肥胖有密切關係。兒童期肥胖又與乳兒期肥胖有關。在正常情況下,脂肪細胞從乳兒期開始逐漸增加,到了成年期,細胞數不再增加,但脂肪量不斷蓄積,就可以形成肥胖。因此在理論上,乳兒期就應當阻止脂肪細胞數增加,以防成年期發生肥胖。有人報告過100例肥胖嬰兒,其中就有45例成為肥胖症。
2)中年以後是預防肥胖的關鍵。人到中年,卵巢和睾丸功能進入全盛時期,性激素保持相當的水平,它們直接影響人體蛋白質和脂肪代謝,而使人體發胖。大部分發生在20~49歲之間,尤其30歲以後所占比例更大,60歲以後體重有可能會逐漸下降。婦女產後和絕經期,體育運動員停止運動以後往往也容易發胖。所以人到中年,更應注意防止營養過度。
3)加強體育鍛煉。現代造成肥胖的原因往往是由於生活條件太優裕;吃得好又缺乏運動。許多人為什麼發胖,原因之一是以車代步,上下班,出外辦事都是坐車。現代城市家庭使用洗衣機等現代化的家用電器,使人們的體力活動大大減少,而飲食營養卻又十分豐盛,生活舒眼,活動量少,慢慢體重自然就增加了。
人們在進行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時,脂肪酸從貯存的脂肪中分解出來,消耗體內積存的脂肪,供給肌肉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所以說,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是防治肥胖的有效方法。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健康的基礎,堅持體育鍛煉,保持足夠的運動量,持之以恒,就能有效的預防和治療肥胖症。
4)合理的飲食營養。營養是維持人體健康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一旦平衡失調,進食過多或過少,人體的健康都要受到影響。因此,“營養要注意,一定要合理。”
每人每日所需之總熱量因年齡、生活環境、勞動條件等不同情況因人而異。兒童的飲食應該是高蛋白、品種多樣化,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適當的糖類和脂肪,忌高糖、高脂肪飲食。一般成年人的飲食應有足夠的熱量、一定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肥胖症是飲食平衡失調的結果,必須進行飲食控製。控製高脂肪和高糖類飲食,限製熱量的攝入,使熱量的供給低於人體活動所需的熱量。當熱量供給少於消耗時,機體就氧化體內貯存的脂肪來補償,減少體內貯存的脂肪,使體重下降。
5)藥物治療。一般輕、中度肥胖的人,通過飲食控製和體育鍛煉後,大多可以達到減肥的目的。隻有對上述措施無效,或肥胖症特別嚴重的人,才考慮在醫生指導下輔以藥物治療。
二、節食減肥綜合征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健美的體格,這是人之常情。過於肥胖不僅影響美,而且有損健康,因此,肥胖者適當控製飲食是必要的。但是有些青年男女,為了追求苗條,過分地節製飲食,濫用減肥藥,結果導致營養不良,體質衰弱,百病叢生。這種因節食減肥而引起的一係列症狀,稱之為節食減肥綜合征。
本病的顯著特點是厭食、身體消瘦、體重顯著減輕,婦女還有閉經。厭食是由於病態心理所引起的。由於減肥心切而主動節食,開始時並不厭食,而是製造種種借口拒絕進食,甚至千方百計誘發嘔吐,以一吐為快。久而久之,就真正不思飲食,吃了幾口就覺得胃部飽脹不適而中止進食,或者看到食物就不想吃。如果強迫患者進食,常常會誘發惡心、嘔吐。
減肥藥也可產生厭食。減肥藥如苯丙胺、氟苯丙胺等,是一種中樞食欲抑製劑,服了以後會產生厭食,並可引起惡心、嘔吐、便秘、出汗、口幹、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失眠、頭暈目眩等副作用。因此,這些藥物隻限於在醫生指導下治療肥胖症病人,不能濫用。
由於長期進食量少,飲食中有限的能量不足以供應人體日常的消耗,形成入不敷出的局麵。於是,人體就消耗體內儲存的糖原、脂肪和蛋白質來彌補不足。最初動用糖原,但體內糖原儲存有限。繼而動用脂肪、蛋白質。結果,肥胖是消失了,可是蛋白質也大量分解,全身肌肉萎縮,組織器官功能減退,抵抗力降低,胃腸道消化腺體萎縮,分泌減少,胃酸降低,胃壁肌肉鬆弛,消化能力顯著減退,出現頑固的消化不良和食欲減退。
由於厭食引起全身營養不良,營養不良反過來又導致消化功能減退,使飲食進一步減少形成惡性循環。嚴重時全身疲乏無力,體力衰退,工作效率明顯降低,學習成績明顯下降,顯著消瘦,皮膚鬆弛,皮下脂肪和肌肉萎縮,骨賂顯得突出,麵部和下肢浮腫。少女營養不良會發生青春期延遲,甚至到了18~19歲還沒有月經,全身發育不良。青年婦女營養不良則發生閉經、不孕。免疫係統也受到嚴重損害,抵抗力降低,容易發生感染如肺結核、肝炎等。感染後往往引起中毒性休克,嚴重時可導致死亡。
1987年2月20日,上海《解放日報》刊登了一條引人矚目的新聞。上海一家手表廠技校女學生田某,年方17歲,追求減肥,盲目節食,最初是有意減少進食,後來發展到厭食,枯瘦如柴,送進醫院,花費醫療費上萬元,終因並發“敗血症感染性休克”搶救無效而死亡。這是血的教訓。
防治措施:
節食減肥綜合征是由於過分節食和濫用減肥藥物而造成的。因此,要防治節食減肥綜合征,關鍵在於正確防治肥胖。
1.要控製飲食適當
對於本來不肥胖的人,不要怕肥胖而節食。對於隻有肥胖傾向或稍胖的人,也無需嚴格限製飲食,隻要少進額外食物或不過多攝取高脂肪和糖即可。對於肥胖者,可以適當減少飲食,特別是高脂肪和糖類。通常每日攝取熱量可控製在62764千焦左右,如果效果不明顯可減至4184千焦左右。飲食中蛋白質含量不應減少,蔬菜等低熱量食物可以增加,使維生素和礦物質不致缺乏,並可減少饑餓感。千萬注意不要盲目過分節食,防止病態心理而引起厭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