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個性的控製(4)(1 / 3)

擺脫不切實際的幻想可以讓你明白:生活不會適應你,而是你必須去適應生活。而且不是看你喜歡它變成什麼樣,而是原本它是什麼樣子你都得適應。與現實保持接觸可以幫助你就世界所能給予的去接納它,不會使你為它所無法給予的而扭曲它、錯怪它。丟棄對這個塵世的幻想和對你自己的幻想可以去除生活的悲慘成分,使你能真實地麵對你該處理的問題。

“生活在此刻”就是享受你正在做的而不是即將做的事情,就如梭羅說的“吸盡精髓”。不要一邊吃飯一邊想著要幹的工作,或者一邊吃一邊看電視。在吃東西的時候你最好是專注於所吃的東西,它的色澤、香氣、味道和營養。也許你需要一套飲食哲學——你需要知道自己是為歡樂而吃、為健康而吃還是為歡宴而吃,進而決定是吃肉、吃素或者其他。否則,你就對食物完全沒有感覺,更別提獲得什麼營養。

從白日夢裏走出來,學會欣賞和熱愛已經擁有的此刻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成長。

清除掉自己的煩惱念頭和悲觀情緒假設現在被厄運打垮,也應該把持著“過去已成過去,今後情況一定會變好”的心情。

對於失敗者來說,他們往往把周圍環境當中每件美中不足的事情放在心上,對周圍事情的指責和消極的念頭捆住了他們的手腳,使他們很難再去體驗歡樂。他們認為一切事情都要糟下去,而且不自覺地促使自己造成不愉快的局麵,使他們的預言實現。

失敗者往往被“情緒包袱”壓得喘不過氣。他們總想著過去沒解決的問題和矛盾,一講話便是從前的災禍、現在的艱難和未來的倒黴。

對於失敗者來說,從來沒有一件事情是滿意的。當他們終於得到了所向往的東西的時候,他們又不再想要了;如果失去了的話,他們又一定要找回來。他們不斷重複老一套消極泄氣的想法,把不幸和煩惱作為生活的主題。即便在平安無事、一切順利的時候,也習慣於隻琢磨生活當中消極泄氣的事情。

他們覺得不幸和氣憤的時間太多。他們總是喜歡喋喋不休地發表消極泄氣的言論。他們說泄氣話,指手劃腳,令人難堪,使別人同他們疏遠起來。

失敗者常常由於似乎難以解決的難題而挫傷情緒,失去活力,陷於失望,無所作為。在遇到麻煩和苦惱的時候,他們往往把精力用在責怪、牢騷和抱怨上。

失敗者說許多帶“不”字的話,例如不能如何、不要如何、不應該如何等等。他們最常用的形容詞是糟糕、討厭、可怕和自私。他們沒完沒了地指責別人為什麼不如何、怎麼沒有如何。

而成功者往往為自己四周的美好事物和自然的奇跡感到歡愉。他們對於鮮花含苞待放、雨後空氣清新之類的小事也欣賞喜愛。

愉快樂觀的態度是成功者關鍵性的品質之一,他們把自己的思想和談吐引導為振奮鼓勁的念頭和看法。成功者體驗得到現實存在的美好事物。他們把過去當成借鑒參考的資料庫,把未來看做充滿無限希望、歡樂和誘人的境界。成功者看重他們所具備的愉快而有價值的條件,想出有創造性的辦法去爭取達到想要達到的其他目標。成功者能夠迅速解決問題,把處境當中的消極方麵縮小到最小程度,並且找出積極的因素來。他們致力於所處的環境中發現求得發展和學習的機會。

成功者喜歡同別人交往,不論自己有所收獲還是對別人有所幫助,都喜形於色。他們對參與了的活動都從好的方麵加以評講談論,同別人相處的情景也很熱情。即使處於嚴峻的環境與災禍之中,成功者也會發掘出積極因素,鼓起勇氣向前跨步,使情況有所改善。

成功者感到煩惱不快的時候,會動手去扭轉所處的局麵。他們知道,要過得順心愉快,責任在自己。

成功者善於用“情緒吸塵器”清除掉自己的煩惱念頭和悲觀情緒。他們在不利環境中也設法發掘出積極因素來。他們在頭腦裏儲存的是“好、妙極了、親切、重要、喜歡、高興、了不起”一類的詞語。

黑暗的心情,會在心底播下不良的種子,所以隻有不良的作用反複地傳達下來。因此,還是要盡量以明朗的心情來努力比較好。

假設現在被厄運打垮,也應該把持著“過去已成過去,今後情況一定會變好的心情。

這種將心中由黑暗改變成光明的方法,會慢慢地改變周圍的環境或條件。相反地,不想求改變,心裏一直失望地認為“我的環境不好,條件也不好”的話,就難以轉變成好的環境或條件。所以我們應該抱著“環境或條件雖然不好,我也要做做看”這種心情而去奮鬥。如此,就會在心底播下好的種子,並且由於這樣的作用,環境或條件就會慢慢地變好。

當然隻靠明朗的心情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一邊努力並一邊有“我要做給你看”、“我很想做”、“我一定要做”的這種思想才行。希望和努力能夠為你打開一條又新又活的道路。

努力而無法成功的人也很多。原因之一是,不抱著“我一定要做給你看”、“我一定要成功”的心情去努力、努力,加上信念,並一直持續下去,總有一天你會踏上一條新的道路。本來被你認為“那麼厚重,大概沒辦法打破”的一道牆,總有一天會在你眼前突然崩潰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