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個性的魅力(2)(1 / 3)

為什麼人們對於現狀明明不滿意,可是卻不願意努力去改變呢?那是因為他們知道任何改變都會把他們帶向另一個未知,而大部分人對於未知多抱著一種恐懼的心理,惟恐它會帶來預料不到的痛苦。俗話說:“認識的魔鬼總是比不認識的魔鬼要好一些。”或另外一句俗話說:“一鳥在手,勝過二鳥在林。”這都足以證明人們喜歡做自己熟悉的事,也無怪乎大家都不願拿出行動,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如果你想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那麼就得去克服被人拒絕或傷害的恐懼;如果你想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事業,那麼就得敢冒失敗的風險。事實上我們可以說,人生中大部分值得去做的事都得違反自己傳統的想法,雖然這會使你因為不熟悉而感到恐懼,但我們若想有成功的人生,那就得化恐懼為能力。我們經常為恐懼所控製,以致所作的美夢難有實現。就以搭乘飛機來說,有些人就不敢,因為他們總是怕有一天它會掉下來,然而這種顧慮實在是沒道理。也許他們的恐懼是來自於過去曾有過這樣的經驗,自己對未來的遐想或看見報紙剛好有這樣的新聞而受到影響,以致於不敢乘飛機,他們願意被恐懼所控製。我們應當知道,我們不是活在過去的經驗裏,也不是活在未來的想像中,而是活在現在的事實裏,任何事都不會使我們痛苦,而真讓我們痛苦的是“以為會痛苦”的念頭。

現在讓我們就來改變吧!

首先,你要用筆寫下四個已經拖延很久但得馬上拿出來的行動,也許是減肥、戒煙、跟已經絕交的好友談和或重新聯絡一位老朋友。

其次,你要在這四個行動之下各寫下這些問題:為什麼我先前沒有行動?是不是當時有什麼困難?回答這些問題有助於你認識躊躇不前的原因,乃是跟過去的痛苦有關,因而寧可拖延。如果你認為這跟痛苦無關的話,那麼不妨再多想一想,或許是這個痛苦在你眼裏應該微不足道,以致於並不認為那是痛苦了。

第三,寫下你拖延那四個行動而覺得快樂的理由。例如你認為應該減肥,那麼又為什麼吃下三個漢堡、一大包薯條和半瓶可樂呢?是不是你覺得無法做到為了減肥而得忍受少吃的痛苦,而吃這麼多高熱量及高脂肪的食物的確能使你快樂,以致你遲遲不拿出行動?你若是希望能有長期效果的改變,那麼就得找出能使你快樂而不會有反效果的新方法,這樣才能使你明白什麼才是你追求的目標。

第四,寫下如果你不馬上改變所會造成的後果。如果你不停止再吃那麼多的糖份和脂肪那麼會怎麼樣?如果你不停止抽煙,後果會如何?如果你不打通認為應該打的電話會怎樣?如果你不每天運動的話,對健康會有什麼影響?二年、三年、四年及五年後會生出什麼樣的毛病?如果你不改變的話,在人際關係上得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在自我形象上會付出什麼代價?在錢財上會付出多少代價?對這些問題你要怎麼回答呢?可別隻是說:“我得破點財。”或:“我會變胖。”這種回答是不夠的,你得找出能使你感到痛苦的答案,那麼這時痛苦便會成為你的朋友,幫助你推向另一層次的人生。

最後,你要寫下那四個行動後的所有快樂。你要寫得越多越好,這樣才會鼓起你的勁,想掌握自己的人生,這時你可能會很興奮地說道:“我將能掌握自己的人生了,我將對自己更有自信了,我將會更健康,我的人際關係將更好,我在各方麵將會做得更好,我的人生從現在開始將會比以前更好,並且一直延續到二年、三年、五年乃至十年之後,隻要我真采取行動,就必然能實現所作的夢。”這張表你要盡量地把一切有關目前及未來的正麵效果都寫上去。

人生短暫,不容磋舵,你在人生中真正能抓住的時間就是現在,就是今天,把這個練習仔細地做一做,必能讓你了解痛苦和快樂對你人生所能造成的影響。

找到快樂的途徑很大程度上,我們心靈平靜的程度取決於我們能否生活在現在時。無論昨天或去年發生了什麼,明天也許發生或不發生什麼,你身處的都是現在時——永遠如此!

毫無疑問,我們許多人都已精於將大部分生活花費在為各種各樣的事焦慮的“神經焦慮”藝術上。

我們讓過去的問題和未來的憂慮來控製我們的現在時刻,如此以致於以焦慮,受挫,沮喪和不抱希望而告終。另一方麵,我們擱置了我們的滿足感,我們固有的優勢以及我們的幸福快樂,經常說服自己“有朝一日”會比今天更好。不幸的是,這種告訴我們去指望將來的同一心理運動隻會使我們重複過去,以致於“有朝一日”永遠不會真的到來。約翰·列農曾說:“生活是在我們忙於製定其他計劃時所發生的一切。”當我們忙於製定“其他計劃”時,我們的孩子們在忙著成長,我們所愛的人在離去或死亡,我們的身體在走形,我們的夢想在逝去。簡言之,我們錯過了生活。

許多人將生活過得如同是為了以後某一日的彩排。實際上,沒人能夠保證他或她明天仍在這裏。現在是我們所擁有的惟一時間,也是我們能夠加以控製住的惟一時間。當我們的注意力處於現在時,我們就會將恐懼從我們的頭腦中排除出去。恐懼就是我們對於未來可能發生事件的憂慮——我們將沒有足夠的錢,我們的孩子將會陷入麻煩,我們將會衰老並死亡,如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