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的心理學家哈裏說過,商業圈裏很多聰明能幹的才子佳人,一朝得意,最終失敗,致命原因通常是性格過於張揚,親和力太小,磨擦力太大。
第九,切勿眼高手低。我們常常聽說:“這些工作真無聊。”這些人常希望年紀輕就功成名就,但是他們又不喜歡學習求助或征詢意見。因為這樣會被人以為他們“不勝任”,所以隻好裝懂。而且,他們要求完美卻又時常拖延,導致工作庸而平癱患。記住:自我檢計一番並且學會失敗。
第十,掌握分寸。不懂分寸的人不知道哪些可以公開講,哪些隻能私下談。也許他們都是好人,沒有心機。但是,在講究組織層級的企業,這種管不住嘴巴的人,隻會斷送職業生涯。
所以必須隨時為自己堅立警告標示,提醒自己什麼可以說,什麼不能說。
強化引導行為的“磁場”
成功的第一步往往從人們的思想開始,如果人們頭腦中的意識與成功的方向相悖,那麼無論怎麼做都難以成功。任何事情要想做成,都必須先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模式,然後按著這個模式一步一步地去做。
如果一個人腦子裏總想著自己是個糟糕的“藍領”,那麼他很難變成“白領”或“金領”。
如果我們想,我們就有可能得到;如果不想,那根本就不會得到。如果我們的頭腦總在想著一個成功的艱難,那麼你又怎麼能獲得成功?
腦子裏總想著黑暗、沮喪、失敗、絕望,那隻會使人變得越來越消沉,以致一事無成。即使你再勇敢,再能接受挑戰,也於事無補。所以最根本的就是要找到一個正確的思想導向,走向成功。
德雷科·鮑克通過對無數擇業求職、創業的失敗者研究發現,很多失敗者都沒有一個正確的思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壓製了自己很多能力,因為他們的思想沒有很好地配合自己的行動。他們通常都是手裏做著這件事,腦子裏卻想著相反的事情。他們從不會用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己正在進行的工作,對待自己想要得到的事情,他們總是生活在消極的狀態中,或是沒有信心,或是回避。
若想成功的人就必須采取積極的態度,對成功充滿信心。當然,這不等同於盲目自大。他的想法必須上進、有創造性和建設性,並且一定要樂觀。
人們總會向著自己所想的方向發展。你也許沒有上過哈佛,但你不能在思想上讓自己墮落,否則,你最終必乘上失敗號專車。反之亦然,如果你千方百計地抵禦、拒絕消極的想法,那麼你就會向著成功邁進,並必然會取得成功。
思想就像磁石一樣,能夠吸引類似的事物發生。如果你腦子裏總在想著“我是藍領階層”,那麼你這一生也許隻能是一個“藍領”,甚至會出現更糟糕的情形——失業。
你頭腦中想著一種結果,而你做出另一種結果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因為你的行為是受思維意識支配的。你做出的成就一定是先在思維裏成就的。一件事情你一定是先在頭腦裏想著我要做好這件事,之後你才可能付諸行動把這件事做好。如果你思維中根本沒思慮過這件事,你的行為卻自動做好了,這種情況是很難發生的。
積極地對待事物的態度就是從光明的、有希望的角度出發,並且對自己充滿信心,丟掉一切懷疑和躊躇不前的想法。相信最好的事情會發生,正確的就一定會勝利,真理最終會戰勝謬誤,和諧與健康是世界的本來麵目,不協調與疾病都隻是暫時的,這就是樂觀主義的態度,最終會改變世界的態度。
積極的樂觀主義是建造者,它帶給我們的就是太陽所給矛花草樹木的;它是思想的陽光,它鑄造了生命、美麗和成長。我們在思想的普照下發展,就好像花草樹木在太陽光的照耀下繁茂生長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