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看了多個衛視的相親節目,突然很驚恐不安的發現,天啊,我們身邊居然有如此多的男男女女在婚姻大事上如此的草率,非被逼著一個個上了節目不可。
但也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內容,真正上了節目的似乎又都不是真正糟糕到條件一無是處的地步,更多的是眼光過於苛刻,非得尋到某種心目中十全十美的內容才肯罷手。由此,不禁想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笑話,一個人對自己的另一半早早定下標準,並且隨著閱曆增加,要求層層加碼升級,弄的幾乎沒女孩適合的地步。可是,他卻終於在四十多歲找到一個條件對到隻差一條的女孩,於是興奮的不行,便對照最後一個標準,出生日期,結果那女孩差了一個時辰,他還是選擇了放棄。試想下,自己不是那樣的出色,該有什麼資格非要對別人提出那麼多苛刻的要求呢?有什麼樣的腳,就穿什麼樣的鞋或許才是最佳的選擇。別以為王謝尋常燕子真正都會甘心飛到尋常百姓家,灰姑娘都可以找到心儀的白馬王子。在現實麵前,更多的現狀是那隻是一廂情願的幻想罷了。婚姻大事,湊合著草草應付固然很不可取,有追求也未嚐不可,但真正的幸福卻常常在那短暫的瞬間停留,抓得住的機遇才叫機遇,否則就什麼都不是。幸福也一樣,有時錯過了一時的人,也就錯過了一生。不要輕易冷漠於他人的橄欖枝,其實很多時候誰都不是那麼重要,無論誰離開都不會影響地球的轉動,也不會改變太陽的東升西落,之所以自己還顯得有些分量,就是那些真正喜歡在意自己的人還在。
所以,無論相親節目多麼的充斥眼球,我總以為還是寧缺勿濫的好。君不見,一個個相親節目是多麼的雷同相近嗎?不過,我始終以為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還是最出彩的,其中緣由並非自己和江蘇多少還有些淵源,帶點感情色彩。隻是真正讓人覺得這個節目有更多的特別之處,事事或許都是如此,真正出彩的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在雷同之處有創新,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很偉大,如果你也緊緊踩著腳印隻滿足於吃螃蟹,哪怕即便你是第二個,依然不會有絲毫突破。看過莫言的一些傳記,其中記憶最深的就是“寫東西要想有所突破,就要寫與別人不一樣的東西”類似的言語,所以與其都抱著別人嚼剩下的甘蔗渣猛啃,為何自己不找點甘蔗,在細細咀嚼中品出甘蔗真正的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