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職業的滿足(5)(1 / 3)

許多心理學家將懶散的姿勢、緩慢的步伐與對自己、對工作以及對別人的不愉快的感受聯係在一起。但是心理學家也告訴我們,借著改變姿勢與速度,可以改變心理狀態。你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身體的動作是心靈活動的結果。那些遭受打擊、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完全沒有自信心。

普通人有“普通人”走路的模樣,作出“我並不怎麼以自己為榮”的表白。

另一種人則表現出超凡的信念,走起路來比一般人快,像跑步一樣。他們的步伐告訴整個世界:“我要到一個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

走路的時候,調整步伐,加快速度,抬頭挺胸,你就會感到自信心在增長,這有助於你樹立積極的人生信念。

第五是麵對著廣大的聽眾發言。

有很多思路敏銳、天資聰慧的人,卻無法發揮他們的長處去參與討論,並不是他們不想參與,而隻是因為他們缺少信心,缺少積極的信念。

在會議中沉默寡言的人都認為:“我的意見可能沒有價值,如果說出來,別人可能會覺得很愚蠢,我最好什麼也不說。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並不想讓他們知道我是這麼無知。”

這些人常常會對自己許下很渺茫的諾言:“等下一次再發言”,每次這些沉默寡言的人不發言,他就又中了一次缺少信心的毒素,他會越來越缺少積極的信念。

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如果盡量發言,就會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發言。所以,一定要爭取當眾發言,這是建立積極信念的一種催化劑。

不論參加什麼性質的會議,每次都要主動發言,也許是評論,也許是建議或提問題,都不例外,而且,不要最後一個才發言,要敢於第一個打破沉默。

不要擔心你會顯得很愚蠢。因為總會有人同意你的見解。所以不要對自己說:“我懷疑我是否敢說出來。”

盡量當著大眾的麵發言,爭取大家的注意,有助於你樹立積極的信念。

第六是多從積極的角度看問題。

一個人的信念能使他建立某種潛意識,而這種潛意識又經常給人的行動以暗示。消極的潛意識往往使人產生低沉的情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樣是一件事情,我們既可以從一個角度去看,又可以從另外的角度去分析。從正麵說,用積極的暗示,就會產生愉快的心情;從反麵說,用消極的暗示,就會產生低沉、沮喪的情緒。

既然如此,那麼一事當前,我們就應該多從積極的角度去看問題,這樣往往能使你有積極的信念。

坐過公共汽車的人都知道,車上十分擁擠,免不了你撞我一下,我踩你一腳。有一天,在一輛公共汽車上就發生了這樣的事:一位老先生不小心踩了一位年輕姑娘的腳,這位姑娘開口就罵人:“你個老不死的。”可這位老先生卻不生氣,反而笑嗬嗬地說:“謝謝,謝謝!”周圍的人都感到十分奇怪,怎麼挨了罵還說“謝謝”呢?老先生解釋道:“她說我老了,這是事實,她還說我死不了,這是在祝福我呀!”周圍的人都大笑起來,那位姑娘也不好意思了。

這樣,凡事從積極的角度去理解,能夠為你的生活帶來生機,也能促使你建立積極的心態,去獲取成功。

第七是要經常做出樂觀的表情。

行動會引起情緒,身體四肢的運用往往會決定我們對各種事物的不同感受,因而產生不同的做法和想法,最終影響潛能的發揮。

我們每一種感覺或情緒都緊連著一種固定的表情,這些表情包括姿勢、呼吸、動作、麵部表情等等。特別是當一個人感到沮喪時,這些表情就顯現得特別明顯。一旦知道什麼樣的情緒是什麼樣的表情時,當你想改變某種不想要的情緒,便可立即借著表情的改變而得到所想要的情緒。這個說起來似乎是很簡單的做法,卻常常未引起人們的注意。絕大多數人的表情隻有習慣、常用的幾種,在生活中常常不知不覺地出現;殊不知單單就這幾種表情會對我們日常的行為造成很大的影響。

隻要你能改變運用習慣了的表情,你就能經曆各種情緒。比如說,你在臉上綻放出笑容,便能很快感覺到自己的信心。那麼,你為何不現在就開懷地大笑一下呢?不要再浪費時間了,喚醒你的身體,學習和使用不管在任何環境中都能使你奮起的表情。

深吸一口氣,抬起頭,挺起胸,對著蔚藍的天空微笑,這樣會使你心中充滿激情、充滿積極的信念。

第八是多對自己說一些鼓勵的話。

經常對自己說一些簡短精練、積極向上的話,可以極大地影響你的心情,促進信心的增長。

希望增強自信時,說:“我很了不起!我很能幹!我很有才華!”

希望提高工作效率時,說:“我雷厲風行!我當機立斷!我絕不拖泥帶水!”

希望克服眼前的困難時,說:“車到山前必有路!這個問題沒什麼大不了!我能解決它!辦法是人想出來的!”

鎖定你的人生目標

有人曾經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把跳蚤放在一個廣口瓶中,用透明的蓋子蓋上,這時跳蚤會跳起來,撞到蓋子上,而且是一再地撞上去。當你注視著它們跳起來並往蓋子上撞時,你會看到一些有趣的事情。跳蚤會不停地跳,但是不再跳到足以撞到蓋子的高度。然後你拿掉蓋子,雖然它們繼續在跳,但不會跳出廣口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