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出人頭地和受到他人的尊敬是人的一種基本的欲望,這是一種上進的表現。在一定程度,它是一種興奮劑,激起人們奮發向上,積極進取。也正是因為好些人的這種向上的欲望,使得他們對人類曆史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但是,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今天的這種出人頭地的欲望越來越多地走出錯誤的軌道,向著不健康的方向發展而且走得越來越遠。
什麼是地位?我們很容易回答,它是對人們對社會作出不平凡貢獻的嘉獎。地位不容易憑空而來,人們隻有不斷地努力才能得到,也可以說地位是一個對大眾有貢獻的人的獎勵,地位跟成就的價值成正比。但是,這些年來,人們自然而然地把金錢看作成功的標誌,以為有了金錢就相當於有了社會地位。而且有了社會地位,這便是最終的價值目標,它成了很多人奮鬥的目標,也成了衡量他人生價值的唯一的標準。
現代好些人都確信,擁有了大量的財富,就能夠購買那些貴重的東西,有了這些就有了不可動搖的地位。然後他們把這些錢和東西都聚積起來,以為這是他們的才能、成就和地位的不可磨滅的證據。在他們認識中有個錯誤的理論,以為隻要他們賺的錢比別人多,東西比別人多他們就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地位和別人的尊敬,而且把這個謬論當作真理。他們除了對銀行存款上有幾位數字和買這個東西花多少錢感興趣外,對任何其他都不感興趣。
這有一個典型事例,大家不妨仔細看一看。
一名商人被人介紹來到倫敦來看蓋蒂。他是蓋蒂在紐約的一個朋友介紹來的。客人在蓋蒂家裏大吹大擂了一番這幾年來他賺了多少錢,而且告訴蓋蒂他正準備去法國,決定在那兒買一些繪畫來收藏。
“聽人們說你是個很不錯的名畫收藏家,對繪畫很有鑒賞力。我想讓你幫我一個忙,告訴我哪些畫廊可靠,和一些掮客的名字,住址,我能夠買一些名畫。”他說。
“你對什麼畫感興趣呢?對哪個時代的作品或什麼學派的畫呢?或是你想要某位特別藝術家的作品?”蓋蒂問他。
“這沒什麼不同,反正都一樣,我隻是需買一些畫而已,我打算至少要花上10萬元。”他有些不耐煩地回答道。
“為什麼至少花10萬元,不可以少一點嗎?”
蓋蒂對此表示不解,竟然有如此定下打算的。不是最高數額。而是最低數額。
“沒什麼可奇怪的,你知道的,”他嚴肅地說,“我的夥伴過去來過這一趟,買了好些畫兒,大概花了75000元,想要使人們對我另眼相看我隻有再多出一些錢:我至少要再花上25000元……”
這個商人怎樣衡量價值我們很容易看出。蓋蒂看得很清楚,這個商人很可悲,無論他一生做什麼事,他的目標很明顯也很簡單,跟買畫是為了顯示地位一樣很俗氣,但更可悲的是世上這樣的人還的確為數不少。
人類社會正在不斷進步,不再是隻為了填飽肚皮不餓的階段,我們有了更高的生活追求。我們生活不可缺少的,還有許多奢侈品,為這些東西,我們隻有努力賺錢來滿足這些必需品的需求。但這並不能說明金錢是所有,除了用金錢衡量外,還有許多衡量價值的方法。也許一本糟糕的小說也能賣到幾塊錢,而一本世界性的名著,沒準幾毛錢就能毫無困難地買到一本普及版,這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你能說後者的價值不如前者的價值大嗎,盡管後者的價錢可能隻是前者的幾分之一或百分之一。所以同樣的,還有好多其他類型的成功。衡量人的價值的時候,我們也不應隻看他的收入,擁有金錢的多少或者所有物的價值,還有好多東西是無價的。
人類文明是一代代人們所創造的,以前的,現在的人們時時地在為人類作著自己的貢獻,但是他們隻得到一點或一點也沒得到金錢的報酬。世界上數不清的著名的哲學家、科學家、藝術家等,他們一生都是不富裕的,甚至到死時身無分文。象凡·高、貝多芬,誰又能計算出他們對人類貢獻到底值多少錢?但我們當中也不會有人猜測他們是不是跟一般百貨公司的采購職員享有同樣的收入。
設計一座美麗的公寓的人,與那些住進去的人相比,顯然我們的設計師肯定是窮人。還有比如建堤壩的工程師,他的收入比起那些因受到灌溉的田地的主人的收入可能要少得多。建築師和工程師盡管沒有那麼豐厚的收入,但他們的業績卻永遠留了下來,沒有因他們賺的錢少,而致使他們的地位受到影響。
在這個為金錢和地位而奮鬥的年代裏,拿破侖·希爾真誠地告訴我們,還有比金錢更有價值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