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是七月,離渭水盟約過去了整整一個月。
其間,突厥頡利可汗上書獻馬三千匹,羊萬口,然而李世民卻是不受隻要求突厥將在中原劫掠的人口盡數返送回來。同時征召出使突厥的溫彥博回朝。
這一切都和張允文無關。此時他正泡在工部的將作監裏,和一群老匠探討新的冶鐵方法。因為張允文想要造出更好的武器,當然就要改良煉鐵的方法,煉出更加優質的鋼鐵,才能生產出更好的武器。
看著張允文畫在紙上的高爐,那名被稱為陸大匠的匠工眼中滿是驚奇:“嘖嘖,這不是豎爐嘛,想不到張公子連這個都會,當真厲害啊!”
張允文頓時有些疑惑:“唔,叫做豎爐?不是叫高爐嗎?”
陸大匠“嗬嗬”一笑:“高爐我不知道,但這個就是叫做豎爐!”
“那將作監有這個爐子沒有?”
“有一具!”
“噢,那帶我去看看!”
兩人來到這具豎爐邊,張允文頓時有些怔住了。看到這具豎爐張允文想起了前世自己小時候見過大煉鋼鐵時的土爐,就和這個樣子差不過吧。
繞著土爐轉了一圈又一圈,向這位將作監資深的陸大匠問清了這豎爐煉鋼時的每個步驟,結合前世煉鋼的新型技術,張允文心頭頓時了然,知道該如何改進煉鋼工藝。
第一個便是冶煉的燃料。如今大唐冶煉鋼鐵,仍舊木炭作為燃料,其燃燒率低,煉出來的是鐵,而不是鋼。
第二便是加料方法。後世冶煉鋼鐵,采用的是從高爐頂部加入鐵礦石、焦炭、造渣用熔劑(石灰石),從位於爐子下部沿爐周的風口吹入經預熱的空氣。而如今,加料之中沒有添加造渣用熔劑,至於從爐子下部風口處吹風,吹的還是冷風。
最後便是這高爐的材質結構。
張允文結合後世的冶煉方式,向陸大匠說了幾點,第一便是從焦炭,把煤燒成焦炭之後,加入豎爐中。第二便是澡風口處吹熱風進去。至於造渣用熔劑那東西,就是石灰石,到時候讓他們注意加進去便是。
然而陸大匠聞言,卻是皺眉說道,改進工藝需要工部侍郎同意,並查看效果之後,才能決定。
於是張允文便從將作監出來,一路向東宮走去。
沒走多遠,一名內侍急衝衝的跑到張允文麵前:“哎喲,我的張將軍,總算找到你了!來來,跟我去顯德殿,陛下正到處找你!”
張允文頓時一愣,不是下了早朝了嘛,還要幹什麼?
來到顯德殿,李世民正坐在幾案後,對著書卷,似乎在沉思什麼。
見張允文到來,李世民招呼道:“允文啊,過來過來!”
張允文上前一看,卻是一張白紙之上,寫著他自武德四年投效李世民以來,所參加過的戰役,建立的功勳。
而旁邊還有一疊紙,上麵盡是各個功臣的功勞。
張允文頓時知曉,這次恐怕是要論功勞行賞賜了吧。
“嗯,允文啊,你看看,這是你的功勳,若有異議隻管當麵問我!”
接過紙張,隻見上麵寫道:“武德四年,參加虎牢關戰役,斷敵糧草,生擒張青特、竇建德。初步架設出情報網絡……”
一直敘述道如今。隻見最後寫道:“掌握神雷配方,玄武門中功不可沒!現已交給朝廷!”
張允文頓時啞然失笑,對李世民道:“陛下,若是你想要那手雷,直接和我說上一聲便是,何必把它作為功勞加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