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到達伏俟城的是李道彥的大軍。這支萬人的大軍到達軍營後,李道彥便向李靖報告情況。在吐穀渾北部,李道彥的軍隊不停的與北部的吐穀渾及羌、黨項等族接戰,這幾個月下來,功勞也是大大的有。
接著,李大亮的軍隊也在同一天到達伏俟城。
到達八月初五的時候,諸部兵馬已經差不多盡數集結在此。當然,除南路軍之外。
於是整個伏俟城外,近七萬大軍擺成三個大營,營帳連綿不絕,,每日炊煙如雲,光是這浩大的聲勢,便足讓吐穀渾人心寒起來。
然而令李靖感到憤怒的,卻是岷州都督、鹽澤道行軍總管高甄生在八月初六這日竟然還未到達伏俟城。這讓李靖本待在第二日發動的威懾性進攻,被迫延遲。
聽到“威懾”這二字的時候,張允文心頭忽然想起一個主意來,當先對李靖一說。李靖聽罷,頓時撫須連連笑道:“此策甚妙,一旦實施,定能迅速瓦解吐穀渾鬥誌,使其獻城投降!”
八月初七這一日的清晨,伏俟城外照常響起了唐軍士卒的集合聲。吐穀渾士卒無可奈何的起身觀察情況時,卻發現今日情況和以往有些不同。一列列步卒扛著什麼東西從軍營之中出來,整整齊齊的排列在距離城牆約莫五百步的地方。
接著,這些唐軍士卒從肩上取下一個黑乎乎的圓筒下來,放下底座腳架,斜對著往城牆這邊。這些黑漆漆的鐵筒子大概有七八十個,排成一個半弧形。旁邊的士卒則是打開一個木頭箱子,拿出一個黑漆漆的東西出來,也不知做什麼用。
而在這些步卒身後,一列列步兵整齊列隊,手中抬著雲梯,扶著衝車。再往後,一隊隊騎兵正在外麵遊弋著。
一見唐軍這陣勢,守城的吐穀渾士卒頓覺不妙,趕忙去通知慕容平和那些吐穀渾貴族,請他們到城頭來看一下唐軍的動靜。
這些人到來之後,隻看了一眼,便立刻知道,唐軍這是要攻城了,當下大聲呼道:“不好,唐軍將要攻城!立刻調集士卒過來防禦唐軍!”
霎時間,伏俟城內亂做一團,一隊隊士卒從軍營來到城牆之上,一捆捆箭支,一塊塊石頭也被搬了上來。伏俟城做好了全力防禦的準備。
至於慕容平和眾位吐穀渾貴族,則是緊張的看著唐軍的動作。
隻見那些唐軍見到自己這方的舉動卻是並未在意,等自己兵增調完了,箭支、滾石準備完畢之後,這才有一騎出列,直往城牆這邊過來。
來到城牆下邊,騎士便大聲喊道:“城上的人聽著,我家大將軍有鈞令,限你等在三日之內獻城投降,否則我軍攻城,則會城毀人亡!”
說完這些話,不等城樓上眾人回答,此人即刻縱馬遠遁,離開了城牆下麵。
聽得這人的一席話,眾貴族對望一眼,卻都是默不作聲,想看看唐軍的下一步行動。
隻見那些站在最前麵的步卒蹲下身來,接過旁邊士卒遞來的一個黑色東西,放入黑色的鐵筒之中,然後迅速抱住腦袋,捂著雙耳,遠離那鐵筒。
慕容平和眾王族正奇怪之時,隻見道道青煙猛的從鐵筒之中噴出,接著一陣震耳欲聾的聲音傳來,但覺腳下城牆晃動,沙石騰飛,煙塵升起。耳邊不是的響起士卒的驚呼聲和巨大的爆炸聲,間雜這微弱的呻吟聲。然而眼前卻是煙塵一片,看不清情況到底如何。
一陣風吹過,將煙塵慢慢吹散。慕容平和眾貴族的視線漸漸清晰起來,他們往下一看,頓時遍體生寒。隻見一個個半丈大小的坑洞沿著城牆分列排布,有些在牆體上炸出坑洞來,甚至有兩個坑洞就在城頭之上。坑洞四周,盡是倒地呻吟的的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