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就藩(1 / 2)

可以說,貞觀十年是張允文過得最舒坦的一年。這一年內,足額先是因軍改之事而得以升爵,接著又是喜得貴子,終於後繼有人,最後將已經等了許久的王妍收入房中。所以當大雪飄零,北風呼嘯的時候,張允文摟著王妍,身後的床上坐著抱著孩子李宇和支柔,望著窗戶外洋洋灑灑的雪花,心頭蕩漾起的卻是一陣陣幸福。

從成親那日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眼看者貞觀十年就要在指間慢慢的滑過了。貞觀十一年的正月便要來到了。

也就在這段時間裏,那些駐守各地的藩王們也陸陸續續來到長安。走在長安的大街上,時常可以看見這樣的的情形來。

一條狹窄的巷子裏,兩輛馬車對向行來。

“你放肆,此乃霍王府上車馬,爾等還不讓開?”

“你才放肆,此乃漢王車駕,爾等敢擋?”

兩位馬車夫剛剛一說完,兩輛馬車的門簾就同時掀開:“啊,原來是七哥啊!你怎的這麼早就會長安了?”

“哦,原來是十四弟啊!嗬嗬,你來得可不比愚兄晚啊!”

接著那霍王的馬車退後兩步,讓那漢王的馬車先行通過。畢竟漢王是霍王的兄長。

這些王爺彙集長安之後,長安城內的治安案件迅速多了起來,搞得金吾衛應接不暇。

這讓張允文不由感歎李淵還有李世民的生育能力,李淵光是兒子就生了二十五個,而李世民差了一些,也有十四個。

每年年末歲初的時候,這些王爺帶著一幫仆人家眷來到長安城中,慶賀新春。

然而這正月一過,這些藩王又得返回其領地,繼續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這被稱為“就藩”。

和自己冷清的領地比起來,長安的繁華更是讓人心動。所以很多的藩王都會借故留在這繁華之地。至於借口,名目繁多,多是以身體有病為由,留在長安養病。

當然,最後能夠留在長安的,多是李世民的兒子,而李淵的兒子,李世民的弟弟們,則是沒那麼幸運,被李世民“驅而就藩”。

此時,李恪便帶著一幫弟弟妹妹來到張允文宅院之中,說是張允文得子成親兩件事,他都沒有送上賀禮,今日特地過來補上。

張允文不由微微一歎,難道這位李恪還沒有放棄拜自己為師的念頭麼?不過一想起自己的拳法連李恪的弟弟妹妹都教了,沒理由不教這李恪,當下抱拳笑道:“吳王殿下客氣了,此事已經奪取這般長的時間,難得吳王殿下還能記起來!“

李恪也笑道:“那繼兒可是二姐的孩兒,做弟弟的哪兒能不關心啊!”說道這裏,李恪看了一眼那些正在庭中玩鬧的弟弟妹妹,微微有些猶豫的說道,“呃,姐夫,聽說,聽說你教了他們拳法?”

張允文點點頭:“是啊!怎麼,吳王殿下也想學?”

李恪當下露出一臉狂熱的神情:“是啊,恪自幼喜愛習武,嗜武如癡,當初恪欲拜姐夫為師,姐夫推辭了!如今這拳法是否可以教與小弟?”

張允文沉吟片刻,爽快的說道:“好吧!不過我可沒時間教你,你去找鄭方廉教你吧!”

李恪聞言,興奮的的一抱拳:“多謝姐夫,呃,不師父!”

張允文連忙止住李恪的話頭:“什麼師父不師父的,姐夫可告訴你,這拳法僅僅是拳法,你我之間可沒有什麼仕途關係啊!還有,這套拳法,不管是誰,皆可學習,隻是學習的程度不同罷了!呃,具體的事你去找鄭方廉,眼看便要過年了,姐夫可是忙得很啦!”

到正月過去的時候,那李恪依舊是每日前往鄭方廉等人所在的小院中,向鄭方廉請教拳法,與之切磋。這讓張允文有些奇怪了,不是說正月一過,這些藩王便要就藩了麼?怎麼李恪還留在長安。

當張允文將這個問題問出來的時候,李恪“嘿嘿”一笑,雙眉斜斜挑起:“姐夫啊,你知不知道,小弟此時已經是身染風寒,得在長安療養一段時間,過兩月才去就藩!”

張允文一聽,心頭不由好笑,這李恪健壯如牛,那裏會染上什麼風寒。

接著,又聽得李恪說道:“不光是小弟,許多藩王皆是上表,請求留於長安養病!也不知父皇能同意幾個!唉,還是四弟得父皇寵愛啊,此次就藩,連他名字都未提及,也不用像我等這般還要尋找借口,留在長安!”

張允文一聽這消息,頓時一愣:“什麼?你說陛下為提及讓魏王就藩?”

李恪點點頭,慢慢的說著:“是啊,昨日小弟和諸王被叫到太極宮中,父皇對我們說讓我等就藩。幸虧小弟的病假請得早,不然的話,父皇恐怕還不答應呢!唉,還是四弟得寵啊!”

聽完李恪的說法,張允文心頭疑惑頓時霍然開朗,難怪今日朝會上李承乾一臉的不虞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