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留居長安(1 / 2)

隨著屹立在長安城內的鍾樓之上傳來響徹四方的雄渾鍾聲響起,朝會的時間快到了。

張允文回頭望了一下身後的重簷高樓,慢慢的往驛館方向走去。今日的朝會,看樣子張允文不能參加了。

一邊走在寬闊的街道上,無意識的看著來來往往的的人流,一麵思索如何能勸服祿東讚這隻老狐狸能在明日的朝會上自己提出久居長安。

不知不覺之間,張允文來到了驛館外麵。

此時驛館外麵正由兩名全副武裝的士卒把守著。這隻是明麵上的哨崗,隱藏起來的哨崗至少有五十人,他們分布在驛館四周兩條街的範圍內。在驛館四麵的民居裏,至少有二十把鋼弩日夜對著驛館。

這些布置,都是在鬆讚幹布領大軍侵入鬆州後加上去的。

張允文剛剛走到那兩位士卒麵前,那二人便主動的側開身子,讓出路來,供張允文通過。

這驛館也是一座三進三出的宅子,住上吐蕃使團二十餘人還是綽綽有餘。除卻使團成員之外,還有配在府中的丫鬟和廚子,負責伺候著這些使團成員。

當然,這些丫鬟和廚子之中,也有張允文埋下的釘子。

一路往內院走去,沿途遇到哪些年輕漂亮的丫鬟,對方便會停下來,向張允文行禮。

這些吐蕃人整日麵對漂亮的丫鬟,難免不會起什麼心腸。當初使團剛到長安不久,一名使團成員便對一名丫鬟動手動腳的。此事被張允文知道之後,將那名使團成員拖出來,杖責二十。從而起到了殺雞儆猴的作用。從此以後,那些粗魯的吐蕃漢子便再也沒有向丫鬟們動手動腳了。

所以,這些丫鬟看到張允文時,不由得會格外的尊敬。

到達內院的時候,隻見內院的一道門邊站立著兩名吐蕃漢子,他們正守在大門邊,注視著慢慢過來的張允文。

張允文絲毫不顧及二人的目光,直接往裏麵走去。那二人剛想伸手來攔,張允文冷冷的說道:“怎麼,想動手?”

這兩名粗通漢話的吐蕃人頓時訕訕收回手,讓出一道路來。他們可不願與張允文動手。這兒是人家的地盤,無論是打贏打輸,最後輸的總是自己。

進入後院,張允文便看見祿東讚正坐在庭院的石凳之上,手中拿著一盞茶水,慢慢的喝著。

“嗬嗬,大相好雅興啊!”張允文一邊說著,一邊走到祿東讚對麵的石凳坐下。

祿東讚放下茶杯:“哦,原來是張將軍!今日風高氣爽的,張將軍怎麼到老夫這兒來了?”

“我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啊,今日過來,是為了和大相商量一件事情!”張允文看著臉上帶笑的祿東讚,口中說道。

“哦?什麼事值得張將軍親自跑一趟啊?”祿東讚露出一副感興趣的樣子!

張允文看了看四周,笑著說道:“其實也沒什麼,就是希望大相能夠在長安定居下來!”

祿東讚一怔,不由放下手中茶盞。

“大相在長安盤桓數月,想必已是深知長安繁華了,既是如此,那就幹脆留居長安,不要再回吐蕃那苦寒之地了!若是大相答應,這處驛館便是大相的宅邸了!”

祿東讚聽得這話,心頭卻是非常疑惑,這張允文定是大唐皇帝派過來的,他的意思也就是大唐皇帝的意思。叫自己留居長安,這是為何啊?難道有什麼圖謀不成?

想到這裏,祿東讚微笑著搖搖頭:“張將軍好意,老夫心領了,可老夫一家老小盡在吐蕃,如何能長留在長安啊!再說了,吐蕃那是老夫故鄉,你們漢人講葉落歸根,老臣還是想著落根吐蕃啊!”

張允文早就知道這祿東讚定會拒絕,當下從小腿處抽出軍刀來,慢慢的修理著指甲,臉上滿是笑意,口中卻說道:“若是我定要讓大相留在長安你?”

祿東讚看著張允文手中寒光閃爍的匕首,沉默片刻,卻是輕笑一聲:“老夫還是要走!若是張將軍不讓老夫回吐蕃,恐怕讚普也會派人來接老夫的!”

張允文頭也不抬的說道:“不可能了,你家讚普已經戰死鬆州了。對了,順便再說一句,今日傳來消息,鬆州會戰,你吐蕃二十萬大軍陣亡兩萬,投降五萬,其餘逃回吐蕃去了!”

祿東讚聞言,身體一震,猛地放下手中茶盞,站起身來,對著陣亡吼道:“不可能!我吐蕃大軍共有二十萬之眾,你們唐軍也不過五萬人,怎麼可能打出這樣的結果來!我家讚普,我家讚普……”

張允文看著祿東讚如此失態的樣子,心頭不由微微一歎,臉上卻是露出笑容來:“事實便是如此,有什麼不可能的!大相並非將軍,怎知戰場局勢,瞬息萬變,可不是靠什麼人數便能決定勝利的!想當初虎牢關之戰,我家陛下以三千鐵甲,硬衝十萬人的軍陣,竟能獲得大勝,你吐蕃戰敗,又有什麼不可能的?至於你家讚普,嗬嗬,剛才說了戰場局勢,風雲變化,難以預料。你家讚普既然上了戰場,就得有戰死的準備!”